川渝文旅携手建设风景道,扩展合作空间
珠串巴蜀 共绘画卷

  • 2024年11月13日 11时30分
  • 来源: 四川日报
  • 【字体:
  • 打通川渝文旅“资源链”

    川渝两地,山水相连、历史同脉、文化同源,长期互为文化发扬地、旅游集散地和重要客源地。随着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设的走深走实,川渝在旅游推介、产业发展、客源互送、宣传营销上,有着巨大的合作空间和广阔的发展前景。

    如何使两地丰富的文旅资源形成“1+1>2”的产业效能?回顾川渝两地近年来的努力,双方正以风景道建设为纽带,打通川渝两地的文旅“资源链”。

    2022年,川渝两地文旅部门携手出台嘉陵江旅游风景道规划建设方案——双方将协同打造700余公里旅游公路、5大最美景观段、4类旅游设施、10大重点景区,共同培育巴蜀文化旅游走廊的新地标。

    现在,嘉陵江出秦岭,过剑门,汇蜀水,越巴山,已成为川渝两地共建巴蜀文化旅游走廊的重要载体。

    在广元翠云廊景区内,“点树交印”古制巡游表演,将生态保护思想嵌入沉浸式的游玩体验中;在南充,嘉陵江风景绿道的建设正如火如荼进行,这条全长120公里的绿道,将串联起10个滨江公园,形成一条集休闲、观光、运动于一体的生态廊道;依托重庆合川钓鱼城等遗迹,川渝两地正在携手推进宋元山城体系联合申遗……

    当下,四川段打造的“一廊三段五线”风景道建设格局,已将剑门关、翠云廊、阆中古城、邓小平故居等4个5A级景区,20余个4A级景区,20余万处文化旅游资源包含其中;重庆段则正在打造北起草街航电枢纽,南至朝天门的嘉陵滨江生态长廊。

    除了嘉陵江旅游风景道,成渝古道旅游风景道的建设同样引人注目。作为连接川渝两地的重要通道,成渝古道见证了巴蜀大地千年的历史变迁。2023年12月,在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设专项工作组第七次联席会议上,川渝双方将“合力建设一条文化旅游带”作为重点工作方向。

    今年9月,川渝两地文旅部门围绕成渝古道文化旅游带建设共同发布6条成渝古道主题旅游线路,带领游客穿梭于历史与现实之间,感受这条千年古驿道上的自然风光与人文风情。此外,在推进成渝古道文化旅游带建设中,川渝两地计划聚焦石窟寺资源,结合文物主题游径建设,让珍贵的文化遗产活起来。

    扩展文旅合作“边际线”

    今年以来,“火热”成为川渝文旅发展的共同关键词。乘势而上,川渝两地正以风景道建设为纽带,创新推进内外营销与主宾互位,共同叫响“安逸四川 巴适重庆”品牌。

    “共推风景道建设,已成为创新旅游产品形态的新思路新方式。”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厅相关负责人表示,从横向上看,风景道建设正在扩展川渝文旅合作的具体空间。从已取得建设成效的嘉陵江风景道,到正在进行运营规划打造的“成渝古道”,下一步绵阳、遂宁还计划联动重庆潼南、铜梁打造“涪江诗画长廊”;宜宾则筹备恢复上至乐山下到重庆合川的长江上游航运旅游。

    从纵向分析,川渝风景道的打造也为两地共同开展文化遗产保护研究、推进公共文化服务共享、完善文化旅游公共设施、构建发展机制等方面合作提供了可能。上述相关负责人说,以安岳为例,当地依托成渝古道及其沿途丰富的石窟寺资源,联合成都简阳市,资阳乐至县,重庆大足区、铜梁区、璧山区共同打造成渝古道巴蜀石窟文化旅游风景道线路。

    “风景道建设为探索推动川渝区市县基层联动新模式提供了载体。”在西南财经大学教授汤继强看来,此举不仅促进了区域间的优势资源整合,更为川渝两地区(市)县围绕巴蜀文化保护传承弘扬、文旅市场综合执法等方面深化合作进行了有效探索。

    下一步,川渝两地还将探索完善共建主题旅游风景道的“五个一”机制,通过“共推一个风景道旅游主题”“共建一个联盟”等方式,推动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设持续走深走实。(记者 王晋朝)

    责任编辑: 张竹欣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川渝文旅携手建设风景道,扩展合作空间
    珠串巴蜀 共绘画卷

  • 2024年11月13日 11时30分
  • 来源: 四川日报
  • 打通川渝文旅“资源链”

    川渝两地,山水相连、历史同脉、文化同源,长期互为文化发扬地、旅游集散地和重要客源地。随着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设的走深走实,川渝在旅游推介、产业发展、客源互送、宣传营销上,有着巨大的合作空间和广阔的发展前景。

    如何使两地丰富的文旅资源形成“1+1>2”的产业效能?回顾川渝两地近年来的努力,双方正以风景道建设为纽带,打通川渝两地的文旅“资源链”。

    2022年,川渝两地文旅部门携手出台嘉陵江旅游风景道规划建设方案——双方将协同打造700余公里旅游公路、5大最美景观段、4类旅游设施、10大重点景区,共同培育巴蜀文化旅游走廊的新地标。

    现在,嘉陵江出秦岭,过剑门,汇蜀水,越巴山,已成为川渝两地共建巴蜀文化旅游走廊的重要载体。

    在广元翠云廊景区内,“点树交印”古制巡游表演,将生态保护思想嵌入沉浸式的游玩体验中;在南充,嘉陵江风景绿道的建设正如火如荼进行,这条全长120公里的绿道,将串联起10个滨江公园,形成一条集休闲、观光、运动于一体的生态廊道;依托重庆合川钓鱼城等遗迹,川渝两地正在携手推进宋元山城体系联合申遗……

    当下,四川段打造的“一廊三段五线”风景道建设格局,已将剑门关、翠云廊、阆中古城、邓小平故居等4个5A级景区,20余个4A级景区,20余万处文化旅游资源包含其中;重庆段则正在打造北起草街航电枢纽,南至朝天门的嘉陵滨江生态长廊。

    除了嘉陵江旅游风景道,成渝古道旅游风景道的建设同样引人注目。作为连接川渝两地的重要通道,成渝古道见证了巴蜀大地千年的历史变迁。2023年12月,在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设专项工作组第七次联席会议上,川渝双方将“合力建设一条文化旅游带”作为重点工作方向。

    今年9月,川渝两地文旅部门围绕成渝古道文化旅游带建设共同发布6条成渝古道主题旅游线路,带领游客穿梭于历史与现实之间,感受这条千年古驿道上的自然风光与人文风情。此外,在推进成渝古道文化旅游带建设中,川渝两地计划聚焦石窟寺资源,结合文物主题游径建设,让珍贵的文化遗产活起来。

    扩展文旅合作“边际线”

    今年以来,“火热”成为川渝文旅发展的共同关键词。乘势而上,川渝两地正以风景道建设为纽带,创新推进内外营销与主宾互位,共同叫响“安逸四川 巴适重庆”品牌。

    “共推风景道建设,已成为创新旅游产品形态的新思路新方式。”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厅相关负责人表示,从横向上看,风景道建设正在扩展川渝文旅合作的具体空间。从已取得建设成效的嘉陵江风景道,到正在进行运营规划打造的“成渝古道”,下一步绵阳、遂宁还计划联动重庆潼南、铜梁打造“涪江诗画长廊”;宜宾则筹备恢复上至乐山下到重庆合川的长江上游航运旅游。

    从纵向分析,川渝风景道的打造也为两地共同开展文化遗产保护研究、推进公共文化服务共享、完善文化旅游公共设施、构建发展机制等方面合作提供了可能。上述相关负责人说,以安岳为例,当地依托成渝古道及其沿途丰富的石窟寺资源,联合成都简阳市,资阳乐至县,重庆大足区、铜梁区、璧山区共同打造成渝古道巴蜀石窟文化旅游风景道线路。

    “风景道建设为探索推动川渝区市县基层联动新模式提供了载体。”在西南财经大学教授汤继强看来,此举不仅促进了区域间的优势资源整合,更为川渝两地区(市)县围绕巴蜀文化保护传承弘扬、文旅市场综合执法等方面深化合作进行了有效探索。

    下一步,川渝两地还将探索完善共建主题旅游风景道的“五个一”机制,通过“共推一个风景道旅游主题”“共建一个联盟”等方式,推动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设持续走深走实。(记者 王晋朝)

    责任编辑: 张竹欣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 微信公众号
  • 政务微博
  • 头条号
  • 手机版 电脑版
    ×
    x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