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四川新篇章贡献教育力量
——2023年四川加快建设教育强省回眸

  • 2024年01月15日 10时50分
  • 来源: 四川日报
  • 【字体:
  • 电子科技大学清水河校区。电子科技大学供图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生物治疗全国重点实验室、化工学院钮大文教授团队在开展实验。四川大学供图

    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教师开展实践教学课。刘磊 摄

    在内江市东兴区外国语小学,老师指导学生学习皮影戏表演技艺。兰自涛 摄

    在四川省2023年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百日千万招聘专项行动”活动现场,职业指导专家现场开展“一对一”就业指导。陈朝和 摄

    在成都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开幕式上,四川高校的大学生志愿者载歌载舞,展现青春活力。葛仁鑫 摄

    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这一年,既是我国教育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一年,也是四川教育发展史上极不平凡的一年。

    全省教育系统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初心使命,从政治上看教育、从民生上抓教育、从规律上办教育,全面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领导,深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加快建设教育强省、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新征程上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写就了一个又一个崭新篇章。

    下好先手棋 打好主动仗

    谋好“强省建设、教育何为”时代课题

    这是历史性的一幕——2023年6月10日,省政府与教育部在北京签署战略合作协议,这是我省首次与教育部签署全面战略合作协议。

    根据协议,双方建立部省战略合作机制,支持我省加大各类人才培养力度,加强重点领域技术攻关和科技成果转化,积极推进教育领域改革创新……

    强国必先强教,强省必先强教。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教育强省建设,省委十二届二次全会作出了“四化同步、城乡融合、五区共兴”发展战略,明确以教育、科技、人才为战略先导,奋力写好中国式现代化四川新篇章。

    善弈者谋势,善治者谋全局。全省教育系统主动把教育工作放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世界潮流中去思考,放在国际国内的两个大局中去研究,放在省委、省政府的战略部署中去安排,认真谋划“强省建设、教育何为”时代课题,稳步推动部省战略合作协议20个方面、59项合作内容落地落实,加快建设中西部教育高质量发展先行省。

    兔年新春的爆竹声还未散去,全省教育工作会议在成都召开,200余名与会代表齐聚一堂,深入分析教育强省建设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会议提出,把建设教育强省作为2023年的总目标,构建基础教育强、高等教育强、支撑引领强、影响辐射强、动力活力强的高质量教育体系。

    教育强省,战略先行。省委教育工委、教育厅把编制《教育强省建设规划纲要》作为重大工程,成立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和专班,奔赴广东、江苏等4省学习考察,深入省内各地各校专题调研,召开 9场座谈会,系统开展教育强省建设战略咨询,提出四个核心构架。一培塑:全面落实立德树人,培塑堪当时代重任的栋梁之才。两支撑:推进教育三融相适、支撑四链有效衔接的培养体系,强化教育人才供给、支撑科技自立自强的创新高地。三服务:服务产业转型升级的内驱动力,服务城乡融合发展的新型形态,服务区域共建共享的发展能级。四加强: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加强教育综合改革、加强核心支柱建设、加强规划组织实施。

    建设教育强省,“保障”在教师队伍。省委常委会召开会议,专门听取全省教师队伍建设情况汇报,提出工作要求,着力培养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教育厅出台教师培训“1+5”管理制度,体系化构建教师培训工作机制;督促各级党委、政府落实义务教育教师平均工资收入水平“不低于”政策,实施义务教育教师“安身安心”工程,营造尊师重教浓厚社会氛围。广大教师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争做学生为学、为事、为人的“大先生”。

    建设教育强省,“龙头”在高等教育。“研究型高校要加快破解学科交叉融合不深、顶尖人才匮乏、重大科技成果产出不足等问题;应用型高校要加快破解办学特色不明显、人才培养质量不高、融入区域产业生态圈不充分等问题;职业技能型高校要加快破解专业设置同质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不深入、人才培养适应性不强等问题……”2023年7月13日,在“教育强省 高校何为”主题党课报告上,省委教育工委、教育厅主要负责人紧盯问题、精准破题,要求高校跳出学校看学校、立足现状求突破、放眼长远争上游,全力以赴推动“强校”建设。

    建设教育强省,“基点”在基础教育。针对当前部分地方和学校教育政绩观发生偏差,教育评价“唯分数”“唯升学”现象突出等问题,班子成员领题调研、解剖麻雀,探寻思路举措,破解发展难题;召开市(州)教育主管部门负责人座谈会,围绕“教育怎么了、教育怎么办、我们怎么干”,听取基层意见建议,引导教育工作者破除教育内卷、端正育人理念,做推动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家、实干家、宣传员、安全员,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一年来,全省教育系统牢牢把握“国之大者”,锚定省委、省政府擘画的宏伟蓝图,观大势、谋全局、抓大事,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教育强省建设行稳致远。

    实干正当时 奋进脚步疾

    写好“教育改革、高质发展”四川篇章

    家门口能建一所公办幼儿园,是广安市前锋区代市镇居民章莺的愿望。

    随着代市镇第二幼儿园投入使用,2023年,章莺的孩子顺利入园。“以前接送孩子开车需要30分钟,现在走路只要5分钟,幼儿园办在家门口,太方便啦。”章莺说。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既是党执政为民的内在要求,也是我省教育改革发展的根本遵循。一年来,我省在推进教育机会公平、资源配置公平、制度政策公平等方面持续发力,让教育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推动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顺应城乡融合发展要求和人口变化趋势,我省优化调整中小学(幼儿园)4644所、教学点4262个,建设200所公办幼儿园;印发《关于推进义务教育学区制治理的指导意见》,划分义务教育学区732个,“超大班额”全面消除;打造义务教育优质发展共同体153个,建设成渝地区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试验区10个,首批6个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市、区)完成国家评估认定实地核查;举办“科学家百人千场进校园”活动,推广成都市中小学“作息令”,多措并举推动“双减”政策落地落实;牵头成立长江经济带11省(市)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联盟,促进中小学生健康成长,“小胖墩”“小眼镜”逐步减少。

    ——推动职业教育提质融合发展。起草《四川省职业教育条例》,新设立3所高等职业学校,1所高等职业学校升格为本科职业技术大学;完成首批15个省级产教融合示范项目验收,首批建设7个省级市域产教联合体,2个入选国家名单,建设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45个;制定中职“三名工程”绩效考核办法,立项建设省级规划教材703种,认定双创示范课程50门;立项建设省级第二批职业教育示范性虚拟仿真实训基地15个、首批信息化标杆学校25所、专业教学资源库50个,认定在线精品课程150门;继续开展浙川东西部协作中高职贯通培养,深化“蓝鹰工程”扩面结对,设立订单班12个,共建实训基地8个。

    ——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高质量发展。深入开展“对标竞进、争创一流”活动,实施“双一流”建设贡嘎计划,分层分类遴选39所高校162个贡嘎计划建设学科,19所高校的101个学科进入全球高水平学科行列,第五轮学科评估中,10所高校39个学科进入A类,较上轮增加12个;高校建设省部级以上创新平台721个,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741项、占全省近90%,获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91项、占全省85%,发布川渝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清单298项。

    ——推动教育对外交流合作深入发展。协同推进成都大运会成功举办,向世界充分展示了自信中国的青春活力,赢得国际大学生体育联合会和国际社会广泛好评;高规格举办成都FISU世界学术大会,展现了学术思想与体育竞技交相辉映的大运会精神;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与白俄罗斯、尼泊尔有关地区签署教育合作备忘录,成立四川省—哈萨克斯坦阿拉木图市高校联盟,举办“魅力四川”高等教育展,持续拓展同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合作交流,不断壮大四川教育“朋友圈”。

    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一年来,全省教育系统跳出教育看教育、立足全局看教育、放眼长远看教育,在新时代新征程党和国家所处的历史方位中、在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热切期盼中全面审视教育,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人民群众对教育的获得感和幸福感进一步增强。

    不负新时代 逐梦向未来

    答好“服务社会、助推发展”历史答卷

    “高质量的招聘会让我找工作有了很大的选择空间。”西南石油大学土木工程与测绘学院2020级学生张梦瑶在2023年秋季开学第一周举办的招聘会上,成功签约心仪的企业。去年9月开学当月,该校成功签约的毕业生就超过1000人。

    就业是最基本的民生。我省坚持把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作为重要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根基工程,系统谋划,周密部署,打出了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的“组合拳”。

    高位推动稳就业。省委、省政府研究制定出台《关于进一步促进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创业的若干措施》,围绕加强岗位供给、帮扶困难群体、优化就业服务等9个方面提出35条具体措施。

    挖潜拓源扩就业。组织高校省外集中访企拓岗,探索构建“二级院系主要领导—学校校长书记—省级教育部门”三级式访企拓岗工作模式,赴江浙等地拓展岗位超3万个,全省高校党委书记、校长累计走访企业7600余家,拓展岗位14.12万个。

    优化服务促就业。完善“学校、院系、班级、辅导员”四级指导服务制度,出台《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就业—招生—培养”联动机制改革的指导意见》,组织“百校对千企”专场招聘会,指导高校举办线上线下招聘1.7万余场次,提供岗位超120万个。

    兜底帮扶暖就业。扩大“宏志助航计划”技能培训规模,实施“一人一档”“一人一策”精准帮扶,为3万名毕业生发放帮扶补贴,重点群体毕业去向落实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教育强省之“强”,既包括教育的规模、结构、体系以及基础条件等硬实力,还包括人才培养质量、科研成果转化、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等软实力。

    ——聚焦有组织的人才培养加劲发力,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实施“天府英才工程”“强基计划”“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建立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发现培养机制,开展“大中小学”“本硕博”纵向贯通培养改革,建设首批省级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基地9个。

    ——聚焦有组织的科研加劲发力,着力提升原始创新能力。聚焦集成电路、工业软件、轨道交通等战略急需领域,组织高校与科研院所、科技领军企业开展原创性引领性联合攻关,突破一批基础通用技术、底层核心技术和前沿颠覆技术;协同实施促进中央在川高校院所成果转化的“聚源兴川”行动,支持4所部属高校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项目12个。

    ——聚焦深化产教融合加劲发力,着力满足区域发展需求。编制《学科专业设置服务六大优势产业发展分析报告》,新增急需紧缺和新兴交叉专业66个,调整撤销 26个,服务支撑四川新型工业化建设;深入推进产教融合、科教融汇,立项建设首批创新性实验项目102个和第二批省级现代产业学院30个;组织79所高校推进定点帮扶工作,统筹协调资金6.5亿余元,实施帮扶项目1649个。

    大道如砥,奋斗不息。站在国家发展的“经度”,建设教育强国是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迫切需要把教育事业摆在优先位置;立足强省建设的“纬度”,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四川新篇章,迫切需要教育提供更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

    向着新目标,奋楫再出发。站在由“大”向“强”发展的新起点上,四川教育正不断书写着新的华章。(李小平

    责任编辑: 白婉苹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四川新篇章贡献教育力量
    ——2023年四川加快建设教育强省回眸

  • 2024年01月15日 10时50分
  • 来源: 四川日报
  • 电子科技大学清水河校区。电子科技大学供图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生物治疗全国重点实验室、化工学院钮大文教授团队在开展实验。四川大学供图

    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教师开展实践教学课。刘磊 摄

    在内江市东兴区外国语小学,老师指导学生学习皮影戏表演技艺。兰自涛 摄

    在四川省2023年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百日千万招聘专项行动”活动现场,职业指导专家现场开展“一对一”就业指导。陈朝和 摄

    在成都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开幕式上,四川高校的大学生志愿者载歌载舞,展现青春活力。葛仁鑫 摄

    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这一年,既是我国教育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一年,也是四川教育发展史上极不平凡的一年。

    全省教育系统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初心使命,从政治上看教育、从民生上抓教育、从规律上办教育,全面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领导,深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加快建设教育强省、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新征程上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写就了一个又一个崭新篇章。

    下好先手棋 打好主动仗

    谋好“强省建设、教育何为”时代课题

    这是历史性的一幕——2023年6月10日,省政府与教育部在北京签署战略合作协议,这是我省首次与教育部签署全面战略合作协议。

    根据协议,双方建立部省战略合作机制,支持我省加大各类人才培养力度,加强重点领域技术攻关和科技成果转化,积极推进教育领域改革创新……

    强国必先强教,强省必先强教。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教育强省建设,省委十二届二次全会作出了“四化同步、城乡融合、五区共兴”发展战略,明确以教育、科技、人才为战略先导,奋力写好中国式现代化四川新篇章。

    善弈者谋势,善治者谋全局。全省教育系统主动把教育工作放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世界潮流中去思考,放在国际国内的两个大局中去研究,放在省委、省政府的战略部署中去安排,认真谋划“强省建设、教育何为”时代课题,稳步推动部省战略合作协议20个方面、59项合作内容落地落实,加快建设中西部教育高质量发展先行省。

    兔年新春的爆竹声还未散去,全省教育工作会议在成都召开,200余名与会代表齐聚一堂,深入分析教育强省建设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会议提出,把建设教育强省作为2023年的总目标,构建基础教育强、高等教育强、支撑引领强、影响辐射强、动力活力强的高质量教育体系。

    教育强省,战略先行。省委教育工委、教育厅把编制《教育强省建设规划纲要》作为重大工程,成立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和专班,奔赴广东、江苏等4省学习考察,深入省内各地各校专题调研,召开 9场座谈会,系统开展教育强省建设战略咨询,提出四个核心构架。一培塑:全面落实立德树人,培塑堪当时代重任的栋梁之才。两支撑:推进教育三融相适、支撑四链有效衔接的培养体系,强化教育人才供给、支撑科技自立自强的创新高地。三服务:服务产业转型升级的内驱动力,服务城乡融合发展的新型形态,服务区域共建共享的发展能级。四加强: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加强教育综合改革、加强核心支柱建设、加强规划组织实施。

    建设教育强省,“保障”在教师队伍。省委常委会召开会议,专门听取全省教师队伍建设情况汇报,提出工作要求,着力培养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教育厅出台教师培训“1+5”管理制度,体系化构建教师培训工作机制;督促各级党委、政府落实义务教育教师平均工资收入水平“不低于”政策,实施义务教育教师“安身安心”工程,营造尊师重教浓厚社会氛围。广大教师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争做学生为学、为事、为人的“大先生”。

    建设教育强省,“龙头”在高等教育。“研究型高校要加快破解学科交叉融合不深、顶尖人才匮乏、重大科技成果产出不足等问题;应用型高校要加快破解办学特色不明显、人才培养质量不高、融入区域产业生态圈不充分等问题;职业技能型高校要加快破解专业设置同质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不深入、人才培养适应性不强等问题……”2023年7月13日,在“教育强省 高校何为”主题党课报告上,省委教育工委、教育厅主要负责人紧盯问题、精准破题,要求高校跳出学校看学校、立足现状求突破、放眼长远争上游,全力以赴推动“强校”建设。

    建设教育强省,“基点”在基础教育。针对当前部分地方和学校教育政绩观发生偏差,教育评价“唯分数”“唯升学”现象突出等问题,班子成员领题调研、解剖麻雀,探寻思路举措,破解发展难题;召开市(州)教育主管部门负责人座谈会,围绕“教育怎么了、教育怎么办、我们怎么干”,听取基层意见建议,引导教育工作者破除教育内卷、端正育人理念,做推动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家、实干家、宣传员、安全员,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一年来,全省教育系统牢牢把握“国之大者”,锚定省委、省政府擘画的宏伟蓝图,观大势、谋全局、抓大事,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教育强省建设行稳致远。

    实干正当时 奋进脚步疾

    写好“教育改革、高质发展”四川篇章

    家门口能建一所公办幼儿园,是广安市前锋区代市镇居民章莺的愿望。

    随着代市镇第二幼儿园投入使用,2023年,章莺的孩子顺利入园。“以前接送孩子开车需要30分钟,现在走路只要5分钟,幼儿园办在家门口,太方便啦。”章莺说。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既是党执政为民的内在要求,也是我省教育改革发展的根本遵循。一年来,我省在推进教育机会公平、资源配置公平、制度政策公平等方面持续发力,让教育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推动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顺应城乡融合发展要求和人口变化趋势,我省优化调整中小学(幼儿园)4644所、教学点4262个,建设200所公办幼儿园;印发《关于推进义务教育学区制治理的指导意见》,划分义务教育学区732个,“超大班额”全面消除;打造义务教育优质发展共同体153个,建设成渝地区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试验区10个,首批6个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市、区)完成国家评估认定实地核查;举办“科学家百人千场进校园”活动,推广成都市中小学“作息令”,多措并举推动“双减”政策落地落实;牵头成立长江经济带11省(市)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联盟,促进中小学生健康成长,“小胖墩”“小眼镜”逐步减少。

    ——推动职业教育提质融合发展。起草《四川省职业教育条例》,新设立3所高等职业学校,1所高等职业学校升格为本科职业技术大学;完成首批15个省级产教融合示范项目验收,首批建设7个省级市域产教联合体,2个入选国家名单,建设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45个;制定中职“三名工程”绩效考核办法,立项建设省级规划教材703种,认定双创示范课程50门;立项建设省级第二批职业教育示范性虚拟仿真实训基地15个、首批信息化标杆学校25所、专业教学资源库50个,认定在线精品课程150门;继续开展浙川东西部协作中高职贯通培养,深化“蓝鹰工程”扩面结对,设立订单班12个,共建实训基地8个。

    ——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高质量发展。深入开展“对标竞进、争创一流”活动,实施“双一流”建设贡嘎计划,分层分类遴选39所高校162个贡嘎计划建设学科,19所高校的101个学科进入全球高水平学科行列,第五轮学科评估中,10所高校39个学科进入A类,较上轮增加12个;高校建设省部级以上创新平台721个,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741项、占全省近90%,获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91项、占全省85%,发布川渝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清单298项。

    ——推动教育对外交流合作深入发展。协同推进成都大运会成功举办,向世界充分展示了自信中国的青春活力,赢得国际大学生体育联合会和国际社会广泛好评;高规格举办成都FISU世界学术大会,展现了学术思想与体育竞技交相辉映的大运会精神;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与白俄罗斯、尼泊尔有关地区签署教育合作备忘录,成立四川省—哈萨克斯坦阿拉木图市高校联盟,举办“魅力四川”高等教育展,持续拓展同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合作交流,不断壮大四川教育“朋友圈”。

    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一年来,全省教育系统跳出教育看教育、立足全局看教育、放眼长远看教育,在新时代新征程党和国家所处的历史方位中、在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热切期盼中全面审视教育,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人民群众对教育的获得感和幸福感进一步增强。

    不负新时代 逐梦向未来

    答好“服务社会、助推发展”历史答卷

    “高质量的招聘会让我找工作有了很大的选择空间。”西南石油大学土木工程与测绘学院2020级学生张梦瑶在2023年秋季开学第一周举办的招聘会上,成功签约心仪的企业。去年9月开学当月,该校成功签约的毕业生就超过1000人。

    就业是最基本的民生。我省坚持把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作为重要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根基工程,系统谋划,周密部署,打出了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的“组合拳”。

    高位推动稳就业。省委、省政府研究制定出台《关于进一步促进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创业的若干措施》,围绕加强岗位供给、帮扶困难群体、优化就业服务等9个方面提出35条具体措施。

    挖潜拓源扩就业。组织高校省外集中访企拓岗,探索构建“二级院系主要领导—学校校长书记—省级教育部门”三级式访企拓岗工作模式,赴江浙等地拓展岗位超3万个,全省高校党委书记、校长累计走访企业7600余家,拓展岗位14.12万个。

    优化服务促就业。完善“学校、院系、班级、辅导员”四级指导服务制度,出台《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就业—招生—培养”联动机制改革的指导意见》,组织“百校对千企”专场招聘会,指导高校举办线上线下招聘1.7万余场次,提供岗位超120万个。

    兜底帮扶暖就业。扩大“宏志助航计划”技能培训规模,实施“一人一档”“一人一策”精准帮扶,为3万名毕业生发放帮扶补贴,重点群体毕业去向落实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教育强省之“强”,既包括教育的规模、结构、体系以及基础条件等硬实力,还包括人才培养质量、科研成果转化、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等软实力。

    ——聚焦有组织的人才培养加劲发力,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实施“天府英才工程”“强基计划”“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建立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发现培养机制,开展“大中小学”“本硕博”纵向贯通培养改革,建设首批省级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基地9个。

    ——聚焦有组织的科研加劲发力,着力提升原始创新能力。聚焦集成电路、工业软件、轨道交通等战略急需领域,组织高校与科研院所、科技领军企业开展原创性引领性联合攻关,突破一批基础通用技术、底层核心技术和前沿颠覆技术;协同实施促进中央在川高校院所成果转化的“聚源兴川”行动,支持4所部属高校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项目12个。

    ——聚焦深化产教融合加劲发力,着力满足区域发展需求。编制《学科专业设置服务六大优势产业发展分析报告》,新增急需紧缺和新兴交叉专业66个,调整撤销 26个,服务支撑四川新型工业化建设;深入推进产教融合、科教融汇,立项建设首批创新性实验项目102个和第二批省级现代产业学院30个;组织79所高校推进定点帮扶工作,统筹协调资金6.5亿余元,实施帮扶项目1649个。

    大道如砥,奋斗不息。站在国家发展的“经度”,建设教育强国是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迫切需要把教育事业摆在优先位置;立足强省建设的“纬度”,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四川新篇章,迫切需要教育提供更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

    向着新目标,奋楫再出发。站在由“大”向“强”发展的新起点上,四川教育正不断书写着新的华章。(李小平

    责任编辑: 白婉苹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 微信
  • 微博
  • 客户端
  • 头条号
  • 手机版 电脑版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