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直部门和有关单位新一轮定点帮扶——
两年间,受扶村有啥新变化?
两年间,受扶村有啥新变化?
日前,西南石油大学社会工作服务队负责人带着凉山州昭觉县三岔河乡三河村暑期成长营的学员开展传承红色基因活动。
退役军人事务厅定点帮扶稻城县寒桑村实施的多品种青稞试验田喜获丰收。
九〇三医院帮扶工作组在康定市磨子沟村开展上门送健康活动。图片均由受访者提供
“郭书记,我们现在产业有了,基础设施也更好了,大家的日子越来越美,你有空的时候,一定要回村里来看看。”9月19日,已经完成驻村任务的退役军人事务厅干部郭松鑫再次接到了甘孜州稻城县噶通镇寒桑村党支部书记洛绒群真的电话。
2021年7月,脱贫攻坚战取得胜利后,工作重心转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各省直部门(单位)在省直机关工委、教育厅、省卫生健康委、省国资委、省地方金融监管局的统筹下,对相关村(社区)展开真心实意帮扶、真金白银投入、真抓实干推进。
如今,新一轮定点帮扶已开展两年多,受扶村(社区)有哪些改变?日前记者深入各地采访。
产业做支撑
在受扶地实施帮扶项目322个
“综合服务站建起后,我们就能在家门口卖土特产了,而且还能卖个好价钱。”9月20日下午,甘孜州丹巴县半扇门镇腊月山三村村民三三两两来到当地350国道定心桥处,看着路边即将竣工的综合服务站,聊起农副产品的销售打算。
腊月山三村是典型的山区村。近年来,在定点帮扶单位自然资源厅的帮助下,全村持续做大做强藏香猪养殖和花椒种植等产业,但一直缺乏直接的销售渠道。今年,帮扶干部筹集50万元建设综合服务站,搭建起土特产销售平台。
省直机关工委相关负责人介绍,为带动群众就业增收,去年以来,省直部门(单位)围绕受扶地生态、文化、劳动力等资源,坚持因地制宜、科学谋划,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并通过引进龙头企业,引导推动受扶地实现传统农业的转型升级。
据不完全统计,新一轮定点帮扶启动以来,省直部门和有关单位将发展产业、带动就业作为群众增收致富的根本渠道,截至目前,126个党政机关累计为受扶地争取到帮扶资金15亿余元,68户国有企业共投入帮扶资金3.6亿余元,在受扶地实施的帮扶项目322个。
与此同时,各帮扶单位还持续加大对受扶地的文旅项目扶持和网络平台建设力度,切实推动各地乡村旅游和农村电商等产业的发展。
“推动受扶地产业发展,金融行业发挥了重要作用。”省地方金融监管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在新一轮定点帮扶中,参与帮扶的金融机构先后创设“天府粮仓贷”“种业品种收益权质押贷”“天府种养贷”等18个金融产品、“智慧招投”等3大智慧平台、“联企兴村”等10余个支农模式,不断提升金融服务的适配度和精准度。
真金白银投入
生产生活条件进一步改善
“现在村里已经装上太阳能路灯、建起文化广场,接下来,我们还要争取资金,对党群活动中心进行提档升级。”9月20日,甘孜州雅江县呷拉镇呷拉村召开季度重点工作务虚会,来自省委军民融合办的驻村第一书记于雷向与会者传递了好消息。
地处山区的呷拉村有176户800余人,受多种因素影响,全村长期存在着交通不便和基础设施配套不足等短板。近两年来,得益于定点帮扶单位省委军民融合办的大力帮扶,呷拉村不仅发展起现代农业,还实现配套基础设施的大提升。如今,村里接通了互联网,旱厕变成冲水式厕所,村道也变得宽阔平整。
切实改善脱贫地区的生产生活条件,让村民过上好日子,是定点帮扶的一道必答题。
将政策资源重点向受扶地倾斜,两年来,各省直部门(单位)共向受扶地协调投入3.7亿余元修建通组通户道路、提升饮水质量和住房条件,投入2000余万元推进受扶地的农村厕所革命、生活垃圾和污水治理,投入1800余万元推动移风易俗。
为切实改善受扶地教育医疗条件,79所帮扶高校派出教育、科技等专家2100余人次,派出2692名师范生赴凉山州顶岗实习支教;45家帮扶医院广泛开展对口支援“传帮带”,以“派下去”和“请上来”方式帮助受扶地持续培养、培训医务人员。
生产生活条件的改善,尤其是教育环境的改善,让地处大凉山深处的喜德县贺波洛乡尔吉村成为远近闻名的“大学村”。
尔吉村共有481户2265人,到2017年,全村都未出过一名大学生。近年来,尤其是2021年以来,定点帮扶单位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在村上持续实施“低段保供、中段强基、高段培优”教育帮扶措施,大大改善全村的教育环境,如今这里考上大学的学生已超过50名。
扶智又扶志
激发受扶地内生动力
“四川省税务局帮我们搞起了产业,完善了基础设施,接下来,我们应该抓住乡村振兴的历史机遇,主动作为……”9月21日,巴中市平昌县驷马镇桃花村迎来一次特别的碰头会,村党支部书记苟兵召集全村党员和村民代表,就全村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头脑风暴。
摆脱贫困后,依靠自己的力量改变全村面貌,带领村民干出一番事业,是桃花村党支部的一大愿望。但由于资金、技术和经验的缺乏,村上在产业发展方面一直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近两年,四川省税务局在切实支持全村产业发展的基础上,坚持输血与造血并重,通过党建共建,组织村干部和村民代表外出学习考察等方式,让全村干部群众开阔眼界、学到本领。
“接下来,我们要重点发展好高粱、小麦和蔬菜三大产业,做强农机服务,切实增加村民收入,大力发展集体经济,争取今年村集体经济收入突破80万元大关。”谈及未来的工作,苟兵告诉记者。
为了切实激发各受扶地的内生动力,在新一轮定点帮扶中,各帮扶单位一方面及时派出党建指导组指导脱贫村党组织落实好“三会一课”、组织生活会等基本制度,推进党支部建设规范化、制度化;另一方面,按照每年至少组织一次外出考察学习的要求,多轮次培训党员和村组干部,帮助转变观念、提升能力,并指导脱贫村在退役军人、返乡创业人员、致富带头人中发展入党积极分子和党员,帮助培养储备村“两委”后备干部,广泛开展党组织结对活动,建起一支支“永不撤走的工作队”。
省直机关工委相关负责人介绍,两年多来,帮扶单位430余个机关党支部与受扶村党支部开展结对共建,累计帮助受扶地培养发展党员550余名,培育致富带头人1500余人,“坚持‘智志双扶’,不仅助力受扶地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还推动基层党组织发挥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更持续调动脱贫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新闻多一点
省直部门和有关单位定点帮扶
自1990年开始,省直部门和有关单位定点帮扶先后经历了“定点帮县”“挂包帮”“双联”等不同工作阶段。脱贫攻坚时期,根据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省直机关工委与教育厅、省卫生健康委、省国资委和省地方金融监管局共同牵头,组织了379个单位投身定点帮扶,累计选派3200余名驻村干部,覆盖88个贫困县、1365个贫困村,共实施帮扶项目19580个,自筹帮扶资金70.1亿元,有力促进了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
2021年6月,省委、省政府出台《关于省直部门和有关单位定点帮扶工作方案》,对部分帮扶关系进行调整优化,进一步明确了新阶段帮扶工作组织领导、主要任务和帮扶重点。目前,共有339个省直部门(单位)参与定点帮扶,包括党政机关126个、高校79所、医院45家、国有企业68户、金融机构21个,共计选派600余名驻村干部在68个脱贫县、436个脱贫村(社区)开展帮扶工作。
新一轮定点帮扶亮点
发展产业
●126个党政机关累计为受扶地争取到帮扶资金15亿余元,68户国有企业共投入帮扶资金3.6亿余元,在受扶地实施帮扶项目322个
改善生产生活条件
●省直各部门(单位)共向受扶地协调投入3.7亿余元帮助修建通组通户道路、提升饮水质量和住房条件,投入2000余万元推进受扶地的农村厕所革命、生活垃圾和污水治理,投入1800余万元推动移风易俗
●79所帮扶高校派出教育、科技等专家指导2100余人次,派出2692名师范生赴凉山州顶岗实习支教;45家帮扶医院广泛开展对口支援“传帮带”,以“派下去”和“请上来”方式帮助受扶地持续培养、培训医务人员
激发内生动力
●帮扶单位430余个机关党支部与受扶村党支部开展结对共建,累计帮助受扶地培养发展党员550余名,培育致富带头人1500余名(记者 樊邦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