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和信息化厅推动打造更高水平农产品加工“天府工厂”
从小酥肉“破圈”探寻农产品加工“延链”
从小酥肉“破圈”探寻农产品加工“延链”
慎终如始求实效
四川是全国13个粮食主产省之一、西部唯一粮食主产省,马铃薯、甘薯、油菜籽产量长期保持全国第一;也是全国唯一商品猪战略保障基地,生猪出栏量长期居全国第一,素有“猪粮安天下”的美誉。
但光环背后也有尴尬。四川的农产品初加工率仅64%,低于全国6个百分点;农产品加工业总产值与农业总产值比为1.89∶1,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如何摆脱靠资源禀赋“卖原料”“卖初级产品”的被动局面?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开展以来,经济和信息化厅围绕“推动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高质量发展”这一主题,通过走访调研、座谈交流等形式,问计于企、问需于企。调研组从一袋小酥肉的“破圈”之路中获得启发,探寻解决之策。
释放农产品精深加工企业发展潜力
“去年我们的小酥肉产品销量超过15亿元,今年的目标是17亿元。”近日,经济和信息化厅调研组来到成都希望食品有限公司,该公司党委书记张吉祥捧出两座奖杯,分别是在近期的一次预制菜行业评选中,美好农家小酥肉、美好肥肠系列产品所获的冠军奖杯。
在热闹的预制菜新赛道,小酥肉独树一帜,成为川味预制菜的第一大单品,也是四川推进猪肉精深加工的典型案例。
“从生鲜猪肉到爆品小酥肉,你们是如何成功转型升级的?”调研组向企业寻求发展秘籍。
张吉祥介绍,早在2018年,公司就开始布局预制菜这一赛道,尝试开发了多种产品。其间,也有失败的案例。“小酥肉之所以能够成为现象级超级大单品,成功的关键还是依托新希望高品质的供应链,当然也包括我们持续的研发投入。”据了解,美好农家小酥肉产品开发过程中,光是在猪肉原料的选择上就反复尝试了34种,连裹猪肉的蛋液都进行了28次修订。
大企业有供应链和产业链优势,向精深加工转型相对容易,但四川面临的问题是农产品加工行业小微企业多、规模企业少,如何引导小作坊转型升级?
在铁骑力士食品有限责任公司,调研组找到答案。作为链主企业,该公司近年来积极转型预制菜新赛道,通过收购、并购等方式聚集了一群本地特色品牌,植入企业的管理模式为中小企业赋能。其中,公司于2016年合作的品牌“土门赵鸭子”,营业收入相比当初翻了10倍。
“以前说到猪肉精深加工,都是腊肉香肠、火腿肠等相对传统的产品,小酥肉从无到有,闯出了川味预制菜的新名片。”调研组相关负责人表示,从小酥肉的成长中可以看出,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重塑产品链、技术链,农产品精深加工企业发展潜力将进一步得到释放。
建优势特色产品精深加工产业集群
持续推动主题教育走深走实,四川提出,实施农产品精深加工业高质量发展三年攻坚行动计划,学习河南等地经验,建成一批优势特色产品精深加工产业集群,打造更高水平农产品加工“天府工厂”。
具体从何处着手?结合前期调研情况,经济和信息化厅调研组基于全国农产品加工产业发展特点和挑战,以及四川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实际,提出一系列发展模式,包括原料带动模式、来料加工模式、设计赋能模式等。
“这些模式是我们根据四川特色和市场需求,分门别类归纳的发展方向,方便各地找准定位,精准培育产业。”调研组相关负责人介绍,其中,原料带动模式是指依托本地优势农产品原料,延伸产业链价值链,培育和引进加工企业,形成一批以本土原料为基础的特色产业。“支持企业围绕原料基地建设储藏、保鲜、烘干、清洗分级、包装等‘第一车间’,提升农产品初加工整体水平。”
“这也是我们正在努力的方向。”铁骑力士食品有限责任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将全力冲击预制菜新赛道,带动更多本地原料企业抱团发展。
今年初,四川出台10条措施支持预制菜产业高质量发展。调研组表示,下一步将持续兑现相关支持政策,以推动预制菜高质量发展为突破口,打造更高水平农产品加工“天府工厂”,打响“川字号”农产品品牌,大力提升产品附加值,助力全省食品轻纺产业提质倍增。(记者 寇敏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