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面积提单产 超8000万亩大春粮食这样种
绵阳市安州区水稻制种基地抢种水稻。孙秀勇 摄(C视觉)
成都市青白江区城厢镇壁峰社区举行第七届插秧节活动。白桂斌 摄(C视觉)
6月1日,成都市大邑县三岔镇七一村。“再过两天,秧子就全部栽完了。”对于大邑县旭成农作物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万富旭来说,收完麦子、栽好水稻,一年的收成就有了底。
在四川,水稻、玉米、大豆等大春粮食作物占全年粮食产量的87%以上,是确保全年产量的关键一季。
打造新时代更高水平“天府粮仓”开局起步之年,我省关键一季情况如何?最新农情调度显示,当前全省大春粮食作物育播进度已达89.5%,与往年持平;播种面积稳定、长势好于往年,今年有望再次实现产量提升。
看进度
●当前全省大春粮食作物育播进度已达89.5%,与往年持平
●播种面积稳定、长势好于往年,今年有望再次实现产量提升
看举措
●支持新型经营主体和村集体经济组织参与撂荒地整治,去年共整治217.6万亩
●持续进行腾退低效林地和园地的改造行动,面积总量为118万亩
●增加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面积,今年将完成495万亩套种任务
●实施农业生产“大托管”示范工程,培育一批重点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
●成都平原地区种粮大户补助标准提高到90元/亩、丘陵山区提高到100元/亩,进一步加大机具购置补贴力度
●发布111项农业主推技术,包括粮油作物类技术30项
●推介10个优质高产粮油“当家品种”,进一步扩大推广面积
地从哪里来?
撂荒地整治+园地改造,全力稳播面
今年,四川大春粮食作物播种面积超过8000万亩,预计创近年新高。地从哪里来?
前段时间,内江隆昌市黄家镇长螺村的村民见证了这样的变化——村里杂草丛生的荒地迎来了几台挖掘机,几天之后,挖掘机变成了插秧机,荒地变成了齐整的秧田。
“专门赶在大春之前整好。整治后,水田将种植水稻,旱地将进行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长螺村党总支副书记陈良贵说。
这是今年隆昌市进行撂荒地整治的点位之一。截至目前,隆昌市已复耕复种撂荒地1000余亩。
撂荒地整治是稳播面的重要举措之一。去年,省级整合各类资金1亿元,专项支持新型经营主体和村集体经济组织参与撂荒地整治。“去年各地共整治217.6万亩,将在今年大春粮食生产发挥关键作用。”农业农村厅相关负责人介绍。
稳播面,靠的不仅是撂荒地。近年来,全省持续进行腾退低效林地和园地的改造行动,面积总量为118万亩。今年四川安排专项资金2.2亿元,对各地申报的18.6万亩低质低效失管经果园地腾退予以补助,腾退的园地主要种植粮油作物。
今年成都都江堰市将腾退 8000亩低效苗木,恢复粮食种植,对主动腾退苗木改种粮食的经营主体,按照每亩3000元的标准给予一次性补贴。“补贴资金主要用于苗木腾退后的地力提升、地块平整和水系完善等,确保腾退落实到镇街、到园区、到地块。”都江堰市农业农村局农业机械化和农田建设科负责人朱鑫介绍。
套种也是粮食播种面积的来源之一。“今年全县新增了7.9万亩的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任务。现在玉米长势不错,接下来就准备播大豆了。”6月1日,自贡市荣县种植业服务中心副主任邓榆千告诉记者。
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可以实现一地收两季粮,相当于增加了粮食播种面积。5月24日,全省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现场观摩培训会在遂宁市举行。会议提到,去年四川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面积达到377.6万亩,超额完成国家下达的310万亩任务,今年将完成495万亩套种任务。
谁来种好地?
土地托管+种粮大户种植,有效解难题
“急聘!现对外公开招聘6名旋耕机师傅,有工作经验者优先!”5月25日,绵阳市游仙区忠兴镇集体经济联合总社理事长卢飞在朋友圈发布了一则招聘信息。
眼下正是忠兴镇大面积插秧的时候,因临时缺人手,这位忠兴镇的土地“大管家”发布了招聘启事。
忠兴镇是一个典型的川北农业小镇,全镇有耕地68878亩。青壮年大部分外出务工,导致不少良田无人耕种,田里劳作的也大多数是老年人。镇党委决定成立土地大托管服务中心,由镇集体来种地,如今,服务中心已经管理了全镇60%的土地。
为有效破解“谁来种”的难题,依托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实行土地托管正在全省范围进行探索。今年,万富旭的合作社就承担了2万亩的土地托管工作,比去年增加5000亩。托管服务包括育秧、栽插、收割、烘干等水稻全生产环节。
省委农办有关负责人介绍,全省现有专合社等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3.2万户,常年服务面积4000万亩次。为进一步放大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的作用,全省正实施农业生产“大托管”示范工程,以村(组)为单位推广“大托管”,培育一批重点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今年省级还将启动1000个村土地集体托管探索,为破解“谁来种”再添一把火。
种粮大户仍旧是四川破解“谁来种”难题的主要角色。目前,全省共有种粮大户2.7万户,实际种粮面积400万亩,有效填补了散户缺乏劳动力的空白。
今年,眉山市东坡区太和镇永丰村种粮大户王元威流转了3500亩土地,比去年多出100亩,这一季大春将全部用于种水稻。
敢于多种地,还离不开政策的扶持。“今年,四川将成都平原地区种粮大户补助标准提高到90元/亩、丘陵山区提高到100元/亩。粮食生产所需机具的购置补贴力度也将进一步加大。”农业农村厅副厅长肖小余介绍。
如何提单产?
科技+示范,大面积推广良机良法良种
收完了麦子,这段时间,德阳广汉市连山镇锦花村种粮大户冷辑龙正忙着种水稻。冷辑龙在连山镇承包了1000多亩土地搞稻麦轮作。这些年,他在农业专家的技术指导下,创下了多个小麦高产纪录。如何进一步提高水稻单产?在冷辑龙看来,还是得靠科技。
同样是在德阳市,今年,中江县金穗源粮食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常滔在种植的2000亩水稻中用上了高科技——无人驾驶插秧机。这款由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带来的插秧机,在工作时仅需一名辅助人员补充秧苗,每小时可以插秧5亩以上,能够自动实现厘米级精准调头对行,有效栽插率比传统人工驾驶插秧机作业提高了3%。
“这3%指的是栽插秧苗穴数,穴数的提升意味着亩产的提升。”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副研究员朱从桦说,提升3%,水稻的亩产就会提升20公斤左右。
目前,这项技术在全省的推广面积达到10万亩,每年增产2000吨。朱从桦算了一笔账,如果在全省1350万亩机插秧区全部推广这项技术,每年就可实现增产27万吨。
而在机械栽插前一段的育秧环节,配套的集中育秧技术正在全省范围内推广。集中育秧能提升秧苗质量和育秧效率,平均亩产573公斤,比分户育秧增产35公斤。“去年全省采用集中培育秧苗的种植面积达到588.9万亩,占全省水稻种植面积的21%。接下来推广面积还将进一步扩大。”农业农村厅种植业与农药肥料处处长刘代银介绍。
更多的高产技术正在全省推广。今年3月,农业农村厅发布了111项农业主推技术,包括粮油作物类技术30项,其中超过一半为水稻、玉米、大豆等大春作物高产技术,包括“杂交稻暗化催芽无纺布覆盖高效育秧技术”“川中丘陵区夏玉米绿色高效养分管理技术”“果园间套作豆类粮食作物增粮增效关键技术”等。
良机、良法还需和良种搭配。根据测算,良种对增产的贡献率达到近50%。今年全省推介了包括水稻、玉米、大豆在内的10个优质高产粮油“当家品种”,进一步扩大推广面积。
此外,今年四川还将大范围开展高产竞赛,以高产示范进一步推广良种、良机和良法。
农业农村厅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省上将落实专项资金,打造40个“中稻再生稻”“麦稻”“麦玉豆”“麦玉薯”千亩“吨粮田”示范片,带动大面积均衡增产。同时,以县为单元,组织规模化经营主体围绕水稻、玉米、大豆等主要作物开展高产竞赛,通报表彰一批高产典型案例。
在眉山市,高产竞赛已经打响。眉山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是眉山市水稻“一优两高”(优质、高产、高效)生产竞赛活动举办的第8年。今年参赛业主从24户扩展到163户,直接覆盖面积从2.5万余亩增长到27.4万余亩。(记者 阚莹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