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生态环境部门的工作定位如何转变?
既“划红线”又“建通道” 要“踩刹车”也要“加油门”
既“划红线”又“建通道” 要“踩刹车”也要“加油门”
“生态环境部门要从业务技术、要素保障部门向综合监管、经济责任部门转变……”在11月6日省政府新闻办举行的“推动新时代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 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四川新篇章”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生态环境厅党组书记、厅长钟承林表示。
生态环境部门工作定位如何进行转变?怎样履行好推动发展的经济责任?钟承林对此进行了解答。
职责的变化
从“重点整治”到“系统治理”
有保护的责任也有发展的任务
钟承林表示,随着生态环境事业的发展,生态环境保护更加广泛深入参与到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已经实现由“重点整治”到“系统治理”的重大转变,生态环境部门的工作职责有了新的拓展。“比如,企业发展的区域布局,企业排污标准的制定,企业生产的技术路径等,从产业发展的前端引领到后端治理,都需要生态环境部门深度地、全链条地参与。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实际上履行着经济责任部门的职责。”钟承林说。
“既有保护的责任,也有发展的任务。”钟承林说,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提出了生态环境部门在工作定位上要提高站位,向综合监管部门和经济责任部门转变,主动担当促进经济发展的职责和使命,要立足全局、服务大局,系统谋划和推动生态环境工作。
特别是在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方面,钟承林表示既要守住底线,履行好原有保护的职能职责,又要校准把牢绿色低碳发展的方向,防止出现“踩刹车”的“收缩效应”,影响经济发展。“也就是说,在工作中既要适时‘踩刹车’,也要适时‘加油门’,这才是生态环境部门应有的担当和作为。”钟承林说。
方式的变化
既为资源环境保护“划红线”“立禁区”
又为高质量发展“建通道”“划跑道”
作为生态环境部门,如何履行好推动发展的经济责任?钟承林给出答案:将从多个方面支撑高质量发展。
“首先,大力削减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为高质量发展腾出环境容量。”钟承林说,要继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减少涉气、涉水等主要污染物总量排放和能源资源消耗,坚决淘汰落后产能,为高质量发展腾出更多容量和空间。将积极指导市(州)间总量指标“跨区域”调剂,将环境资源更多向符合绿色发展要求的地方、行业和企业倾斜。
其次,落实好“生态环境分区管控”要求,引领产业发展布局。钟承林表示,从源头上强化引领,通过落实生态环境分区管控要求,指导产业布局和结构调整,以及重大项目的选址,实施好区域开发规划、产业园区规划等重大规划,通过规划发挥“优布局”“控强度”作用,“既为资源环境保护‘划红线’‘立禁区’,又为高质量发展‘建通道’‘划跑道’。”钟承林透露,今年,生态环境厅正在积极推动全省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动态更新,各市(州)也在开展这项工作,力求做到更精准、更科学、更有效,进一步指导绿色低碳产业的规划、布局和实施。
发挥好环评优化作用,服务项目落地则是另一项重要内容。钟承林表示,将进一步加强与地方党委政府的沟通对接,对环境可承受、符合生态环境分区管控要求的重大产业布局、重大项目建设,尽可能开辟绿色通道,确保好项目尽快顺利上马。对那些不符合环境保护要求的项目,不能批的坚决不批,把好生态环境准入关口。
抓手的变化
制定更严格的污染排放标准
推动生态价值转化释放绿色动能
制定更为严格的污染排放标准,倒逼产业转型升级;推动生态价值转化,持续释放绿色动能,也将是生态环境部门支撑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
“实事求是地讲,我省大气污染主要来自传统、低端、排放量大的行业企业,尤其是全国规模最大的砖瓦、锅炉等行业企业,给大气污染防治带来了很大压力。”钟承林表示,因此,今年我们启动了锅炉、工业炉窑、砖瓦等6个地方标准的制(修)订。同时,出台水产养殖尾水排放等地方标准,目前我省大江大河水质基本稳定保持在Ⅱ类及以上,但是小流域和农业面源污染治理还面临很大问题,其中水产养殖是农业面源污染和小流域污染的重要来源,这促使生态环境部门制订了更为严格的水产养殖相关污染物排放标准。“年底前,我们力争出台支撑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指导优化这些行业的转型升级。”
在推动生态价值转化方面,四川已累计建成39个国家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和10个“两山”基地。通过文旅和生态环境各方面工作的结合,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有效结合,真正实现和促进生态优势向经济优势、发展优势转化,持续释放绿色经济动能,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记者 田程晨 徐浩煊 邵明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