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健全社区排查“五个体系” 筑牢社区疫情防控坚实屏障

  • 2022年08月23日 10时03分
  • 来源: 封面新闻
  • 【字体:
  • 近日,全国社区建设部际联席会议办公室刊发了四川社区疫情防控的经验做法。据了解,春节以来,四川在全国率先成立由民政厅牵头的省新冠肺炎疫情风险人员社区排查工作专班,制定了排查工作指南,构建了省市县社区排查工作体系。

    据民政厅相关负责人介绍,排查专班在今年以来的几轮疫情尤其是“5.9”邻水疫情和成都“7.15”“7.20”叠加疫情中经受住了严峻考验,做出了突出贡献,社区排查被省政府视为疫情防控的“兜底性防线”。工作专班具体做了些什么?我们一起来看看。


    健全专班运转体系,投入疫情防控“第一线”

    针对疫情多点散发的态势和社区疫情排查中存在的短板,民政系统迅速成立专班投入社区疫情防控。

    构建三级专班,组建省、市、县三级排查专班,抽调精干力量,迅速投入疫情排查工作,实现了专班实体化、常态化运行,形成了上下贯通的信息排查体系。

    省级排查专班坚持每晚会商研判、每日跟踪督促、每周统筹调度,对当日未完成排查或工作不到位的加强督促协调,确保风险人员清仓见底、逐人销号。市县专班坚持24小时值班值守,每日上报排查情况,每日督促指导镇街、村社按时完成排查任务。


    健全责任落实体系,扎紧社区排查“防护网”

    社区排查工作虽然落脚点在社区,但关口在各地各方面,为确保防控工作高效开展,需进一步压实各方责任。

    压实“四方责任”,各地指挥部、各行业主管部门、驻社区单位及个人分别履行好属地、行业、单位和个人责任,构建以社区驻地为基础的疫情防控网。

    构建“四级网格”,构建从社区、综合网格、小区、楼栋的排查网格体系。倡导建立“物业+居民骨干”的楼栋长,依规在小区公共收益中列支一定资金给予补贴;对“三无”小区,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增加网格员,培养居民骨干成为楼栋长。

    专班成立以来,全省已累计排查414万余人,其中黄码人员251万余人,红码人员40万余人,高风险地区返川人员113万余人,高风险行业返回人员7208人,境外返川人员8万余人。


    健全社区报备体系,构建排查管控“强引擎”

    德阳市旌阳区1例风险人员通过“德阳市民通”进行了线上报备,该人员第一时间被从高铁站接走,并全流程实施封闭管理。据测算,若等到大数据推送信息后再进行排查管控,社会综合成本将至少扩大50倍。

    据了解,为了解决大数据信息的滞后性等问题,民政厅对社区排查流程进行了梳理分析,借鉴成都、德阳、广安等地推行报备码的做法,着力推动建设社区在线报备系统,实现“数据多跑路”“风险早知道”“人员早管控”。

    在系统建设上,仅仅两个月内,建有报备系统的市(州)由6个左右增加至21个,实现市(州)、县(市、区)建设使用全覆盖。在宣传引导上,21个市(州)报备二维码或小程序均已整合到天府健康通“社区报备”模块,不少市(州)将报备链接或二维码添加到风险人员提醒短信中,提高了报备系统的知晓率、使用率。

    目前,通过社区报备发现风险人员占比由原来的20%左右上升到65%以上,成为了社区常态疫情排查防控的主渠道、主抓手。


    健全社区动员体系,打赢疫情防控“总体战”

    针对常态排查防控力量不足等问题,民政厅立足在群众自治和社区治理方面的优势,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排查防控,增强排查力量。

    建立社区召集机制,引导社区内的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等的党员、干部、员工在紧急状态下以志愿者身份承担相关任务。

    组建机动力量,以党员干部为引导、志愿者为主体、政府购买为保障的机动排查力量。在遂宁市河东新区发生疫情后,统筹调度38名志愿者参与排查工作,并组建了623人的社区后备库。

    引入社会力量,分别制定社会组织、社工、志愿者参与疫情防控相关文件,引导社会力量承担院落走访排查、协助核酸检测、关爱老幼残人员、开展心理抚慰等工作。


    据悉,高峰时段参与排查的社会组织达到9023家、投入3.28万人次,投入专业社工3610人次,动员志愿者服务5.75万人次,极大缓解了常态力量不足的问题。成华区在本轮“7·20”疫情期间,按照“社区工作人员+社工+志愿者”模式,组织专业社工1109人次,联动辖区志愿者3523人次、公益慈善伙伴56家,深入一线开展防疫知识宣传、核酸检测保障、困难群众关爱、心理援助咨询等服务。

    在疫情期间,社工积极参与防控工作,承担排查任务,社工的知晓度和认可度明显提升,从而争取到在四川省创新设立的3万个“公共卫生特别服务岗”中,设置6500个新冠疫情社区排查防控社工岗。目前,21个市(州)均已发布公告,社工岗位正在火热招募中,吸引了51985名考生报考,既有效促进了高校毕业生就业,增强了基层疫情防控力量,又有利于提前实现社工站点县乡全覆盖,起到“一石多鸟”的效果。


    健全社区服务体系,坚守暖心关爱“最前沿”

    社区是社会治理的基本单元,是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为提升社区管理服务能力水平,四川省印发了《四川省应对大规模奥密克戎疫情社区服务管理实施方案》《加强城市静态管理情况下社区疫情防控二十条措施(试行)》,指导各地提升社区服务能力,尤其是做好静态管理情况下的社区服务工作。在成华区实施静态管理后,省排查专班第一时间跟进了解社区服务情况,并指导省慈善联合总会捐赠10万元,用于成华区社区关爱服务。

    迅速调派力量,应急指挥部和社区“两委”分别负责本辖区内疫情防控力量的组织动员和统筹调度,组织常态力量、发动机动人员、挖掘自助资源。

    分层细化管控,高风险区域内的小区院落实行“足不出户、上门服务”,中风险区域内的小区院落实行“人不出区、错峰取物”,低风险区域内的小区院落实行“个人防护、避免聚集”,严格实行“扫码、亮码、测温”,做到“人车同查”。同时,社区要协助做好核酸检测、转运隔离、环境消杀等工作。

    做好居民服务,开展特殊群体服务,抓好疫情期间生活保障,建立生活物资应急保供对接机制,保障居民生活物资。衔接就医服务,与专门医疗机构建立对接机制,为患者提供就诊服务。做好心理疏导,组织志愿者为有需要的居民和一线防控人员提供心理抚慰、情绪支持等。“5·9”广安邻水疫情期间通过“五社”力量为特殊人群提供助医358人次、助餐6732人次、代购及生活照料5万余人次,链接慈善捐赠资金490.95万元、捐赠物资243.78万件。(记者 赵紫萱)

    责任编辑: 刘晨雯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四川:健全社区排查“五个体系” 筑牢社区疫情防控坚实屏障

  • 2022年08月23日 10时03分
  • 来源: 封面新闻
  • 近日,全国社区建设部际联席会议办公室刊发了四川社区疫情防控的经验做法。据了解,春节以来,四川在全国率先成立由民政厅牵头的省新冠肺炎疫情风险人员社区排查工作专班,制定了排查工作指南,构建了省市县社区排查工作体系。

    据民政厅相关负责人介绍,排查专班在今年以来的几轮疫情尤其是“5.9”邻水疫情和成都“7.15”“7.20”叠加疫情中经受住了严峻考验,做出了突出贡献,社区排查被省政府视为疫情防控的“兜底性防线”。工作专班具体做了些什么?我们一起来看看。


    健全专班运转体系,投入疫情防控“第一线”

    针对疫情多点散发的态势和社区疫情排查中存在的短板,民政系统迅速成立专班投入社区疫情防控。

    构建三级专班,组建省、市、县三级排查专班,抽调精干力量,迅速投入疫情排查工作,实现了专班实体化、常态化运行,形成了上下贯通的信息排查体系。

    省级排查专班坚持每晚会商研判、每日跟踪督促、每周统筹调度,对当日未完成排查或工作不到位的加强督促协调,确保风险人员清仓见底、逐人销号。市县专班坚持24小时值班值守,每日上报排查情况,每日督促指导镇街、村社按时完成排查任务。


    健全责任落实体系,扎紧社区排查“防护网”

    社区排查工作虽然落脚点在社区,但关口在各地各方面,为确保防控工作高效开展,需进一步压实各方责任。

    压实“四方责任”,各地指挥部、各行业主管部门、驻社区单位及个人分别履行好属地、行业、单位和个人责任,构建以社区驻地为基础的疫情防控网。

    构建“四级网格”,构建从社区、综合网格、小区、楼栋的排查网格体系。倡导建立“物业+居民骨干”的楼栋长,依规在小区公共收益中列支一定资金给予补贴;对“三无”小区,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增加网格员,培养居民骨干成为楼栋长。

    专班成立以来,全省已累计排查414万余人,其中黄码人员251万余人,红码人员40万余人,高风险地区返川人员113万余人,高风险行业返回人员7208人,境外返川人员8万余人。


    健全社区报备体系,构建排查管控“强引擎”

    德阳市旌阳区1例风险人员通过“德阳市民通”进行了线上报备,该人员第一时间被从高铁站接走,并全流程实施封闭管理。据测算,若等到大数据推送信息后再进行排查管控,社会综合成本将至少扩大50倍。

    据了解,为了解决大数据信息的滞后性等问题,民政厅对社区排查流程进行了梳理分析,借鉴成都、德阳、广安等地推行报备码的做法,着力推动建设社区在线报备系统,实现“数据多跑路”“风险早知道”“人员早管控”。

    在系统建设上,仅仅两个月内,建有报备系统的市(州)由6个左右增加至21个,实现市(州)、县(市、区)建设使用全覆盖。在宣传引导上,21个市(州)报备二维码或小程序均已整合到天府健康通“社区报备”模块,不少市(州)将报备链接或二维码添加到风险人员提醒短信中,提高了报备系统的知晓率、使用率。

    目前,通过社区报备发现风险人员占比由原来的20%左右上升到65%以上,成为了社区常态疫情排查防控的主渠道、主抓手。


    健全社区动员体系,打赢疫情防控“总体战”

    针对常态排查防控力量不足等问题,民政厅立足在群众自治和社区治理方面的优势,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排查防控,增强排查力量。

    建立社区召集机制,引导社区内的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等的党员、干部、员工在紧急状态下以志愿者身份承担相关任务。

    组建机动力量,以党员干部为引导、志愿者为主体、政府购买为保障的机动排查力量。在遂宁市河东新区发生疫情后,统筹调度38名志愿者参与排查工作,并组建了623人的社区后备库。

    引入社会力量,分别制定社会组织、社工、志愿者参与疫情防控相关文件,引导社会力量承担院落走访排查、协助核酸检测、关爱老幼残人员、开展心理抚慰等工作。


    据悉,高峰时段参与排查的社会组织达到9023家、投入3.28万人次,投入专业社工3610人次,动员志愿者服务5.75万人次,极大缓解了常态力量不足的问题。成华区在本轮“7·20”疫情期间,按照“社区工作人员+社工+志愿者”模式,组织专业社工1109人次,联动辖区志愿者3523人次、公益慈善伙伴56家,深入一线开展防疫知识宣传、核酸检测保障、困难群众关爱、心理援助咨询等服务。

    在疫情期间,社工积极参与防控工作,承担排查任务,社工的知晓度和认可度明显提升,从而争取到在四川省创新设立的3万个“公共卫生特别服务岗”中,设置6500个新冠疫情社区排查防控社工岗。目前,21个市(州)均已发布公告,社工岗位正在火热招募中,吸引了51985名考生报考,既有效促进了高校毕业生就业,增强了基层疫情防控力量,又有利于提前实现社工站点县乡全覆盖,起到“一石多鸟”的效果。


    健全社区服务体系,坚守暖心关爱“最前沿”

    社区是社会治理的基本单元,是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为提升社区管理服务能力水平,四川省印发了《四川省应对大规模奥密克戎疫情社区服务管理实施方案》《加强城市静态管理情况下社区疫情防控二十条措施(试行)》,指导各地提升社区服务能力,尤其是做好静态管理情况下的社区服务工作。在成华区实施静态管理后,省排查专班第一时间跟进了解社区服务情况,并指导省慈善联合总会捐赠10万元,用于成华区社区关爱服务。

    迅速调派力量,应急指挥部和社区“两委”分别负责本辖区内疫情防控力量的组织动员和统筹调度,组织常态力量、发动机动人员、挖掘自助资源。

    分层细化管控,高风险区域内的小区院落实行“足不出户、上门服务”,中风险区域内的小区院落实行“人不出区、错峰取物”,低风险区域内的小区院落实行“个人防护、避免聚集”,严格实行“扫码、亮码、测温”,做到“人车同查”。同时,社区要协助做好核酸检测、转运隔离、环境消杀等工作。

    做好居民服务,开展特殊群体服务,抓好疫情期间生活保障,建立生活物资应急保供对接机制,保障居民生活物资。衔接就医服务,与专门医疗机构建立对接机制,为患者提供就诊服务。做好心理疏导,组织志愿者为有需要的居民和一线防控人员提供心理抚慰、情绪支持等。“5·9”广安邻水疫情期间通过“五社”力量为特殊人群提供助医358人次、助餐6732人次、代购及生活照料5万余人次,链接慈善捐赠资金490.95万元、捐赠物资243.78万件。(记者 赵紫萱)

    责任编辑: 刘晨雯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 微信
  • 微博
  • 客户端
  • 头条号
  • 手机版 电脑版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