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传统文化助力乡村振兴 四川省积极开展乡村史志阅览室建设并取得显著成效
为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充分发挥地方志以文化人作用,2022年3月,省地方志办印发通知,在全省部署史志阅览室建设工作,指导推动全省各级史志部门不断探索地方志服务中心大局、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人民群众的新路径新方式。截至2022年12月28日,全省183个县(市、区)设立省市县三级共建的史志阅览室641个,为传承乡村文脉、留住乡愁记忆提供了平台载体,为凝聚群众的爱家爱乡情怀、助力乡村振兴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深化思想认识,提升共建主动性
全省史志系统提高站位,充分认识到设立史志阅览室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系列讲话精神的具体举措,是践行以人民为中心执政理念的具体体现,是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提升乡风文明水平的重要途径,是发挥地方志“教化育人”作用、开展“四史”学习教育、增强文化自信的有效形式,进一步增强了开展史志阅览室建设的主动性、自觉性。
巴中市印发《关于设立乡镇(街道)、村(社区)史志阅览室的函》,在全市各乡镇(街道)及每个乡镇(街道)选择一个村(社区)设立史志阅览室,走在全省前列。南充市印发《关于转发〈关于在乡镇(街道)、村(社区)设立史志阅览室的通知〉的通知》,就全市乡镇(街道)、村(社区)设立省市县三级共建的史志阅览室作出安排部署。广元市结合实际,制定出台《史志阅览室实施办法(试行)》,规范全市史志阅览室建设,加快建设速度,确保建设质量。雅安市印发《关于设立第一批史志阅览室的通知》《关于设立共建史志阅览室的补充通知》,为全市各县(区)建好史志阅览室提供了遵循,成为建好史志阅览室的有力保障。
二、强化组织保障,确保创建有序性
在史志阅览室创建中,省地方志办加强顶层设计,对科学谋划、强化部署提出要求。各市(州)、县(市、区)史志部门高位推进,加强部署,有力保证了史志阅览室建设有序进行。
宜宾市召开专题会议认真研究,及时作出安排,并从高度重视、统筹谋划,坚持标准、推荐上报,评估审查、挂牌明示,常态运行、发挥作用四个方面提出要求。针对县(区)在工作开展中存在的问题,制发《关于省市县乡共建史志阅览室有关问题的补充通知》,从科学选址、合理布局,严格程序、规范流程,丰富书库、常态运行3个方面进一步提出明确要求。截至2022年5月,全市首批覆盖各县(区)的34个基层史志阅览室全部完成共建任务。甘孜州广开思路,主动作为,从强化组织保障、合理规划布局、丰富史志藏书、注重建设标准等多举措推进全州史志阅览室建设工作。同时,利用全州地方志工作会议、2022年党史研究和地方志系统主体培训班等机会,督促各县(市)地方志部门有力有序推进史志阅览室建设。广元市切实加强创建工作,制定实施意见,明确创建标准,落实责任目标,坚持示范带动,强化整体推进,力争全覆盖。同时,将史志阅览室建设作为对县区史志工作考核的重要内容,与村(社区)签订管护协议,大力促进全民学史读志。
三、精心谋篇布局,提升点位示范性
各市(州)史志部门在前期调研基础上,充分考虑地域位置、人口分布、通达条件、现有资源等因素,依托乡镇(街道)、村(社区)史馆,乡镇(情)馆、文化站(室)、图书馆(室)等现有公共文化设施,对史志阅览室布局进行统筹谋划,选择基础条件好、史志氛围浓、示范辐射强的乡村(社区)文化阵地进行设置,主要布局在省级乡村振兴示范村、基层治理示范点、传统村落(历史文化乡村)等地域内,形成串点成线、连线带片的史志宣教示范新格局。成都市在获得“全国乡村振兴示范村”“省级四好村”“四川集体经济十强村”、国家AAAA景区等荣誉称号的郫都区战旗村,眉山市在四川标准化程度最高的高标准农田示范样板之一的东坡区永丰村,阿坝州在灾后浴火重生的汶川县映秀镇中滩堡村,雅安市在乡村振兴网红打卡地的芦山县飞仙关镇禾茂新村,乐山市中区在位置独特、理念先进、文化氛围浓厚的荟萃·大众书局,凉山州在具有浓厚历史文化底蕴、首批“省级百强中心镇”德昌县麻栗镇等地共建省市县三级史志阅览室......这些点位的史志阅览室充分发挥了示范引领作用,为各地建设史志阅览室提供了模板和借鉴,更为人民群众常态化学习史志知识、丰富精神文化生活提供了条件和便利,有利于形成史志宣教示范新格局。
在有效完成乡镇(街道)、村(社区)史志阅览室创建任务的同时,各市(州)史志部门主动作为,拓面提质增效,将史志阅览室建设延伸到机关、学校、图书馆,扩大了史志阅览室覆盖面。乐山在市税务局率先建成全新的史志阅览室,汇集了《四川省志》《乐山市志》以及年鉴、年谱、地方文化历史、税务文化历史等相关书籍400余册,供全市税务系统2000余职工学习和借阅。仪陇县在双胜镇人民政府和铜鼓乡人民政府,米易县在县总工会挂牌设立史志阅览室,为机关单位营造良好的史志阅览环境,方便机关干部职工学习了解史志知识和历史文化,丰富精神文化生活。雅安建成全市首个高校阅览室——雅安职业技术学院史志阅览室,省地方志办、全市各县(区)和近10个兄弟市(州)向史志阅览室赠书约3000册。与此同时,全市公共图书馆均已挂牌设立地方史志阅览室或阅览专柜,藏书2300余册,真正让地方史志书籍走进群众、服务群众,充分发挥地方志书的价值。凉山州在雷波县黄琅镇中心校、雅安市在宝兴县灵关镇中心校、广元市在旺苍县刘瑞龙红军小学及黄洋将军希望小学等地设立史志阅览室,作为学生学习史志知识的重要基地和平台,有利于营造读史用史的良好氛围。
四、严格质量标准,提升共建规范性
省地方志办对史志阅览室规范建设提出要求。各市(州)史志部门严格按省地方志办要求,结合实际,对史志阅览室的建设标准进行细化完善,加强调研指导,有力保证了建设的规范性。
宜宾细化补充共建标准,明确提出“六有”标准(即有专门场地、有基本设施、有史志专栏、有服务人员、有管理制度、有文化氛围),以“六统一、六提升”统一思想认识,提升共建主动性;统一规划部署,提升区域布局合理性;统一条件标准,提升共建内容规范性;统一验收流程,提升共建达标严格性;统一制牌明示,提升品牌形象整体性;统一建立机制,提升作用发挥长效性。所属各县(区)史志部门在调查研究、综合考量、合理规划的基础上,与乡(镇)、村(社区)沟通会商,并按“六有”标准开展创建。在基本取得成效后,县(区)史志部门向市地方志办申报,市地方志办负责人率调研评估组全覆盖到各共建点实地调研、察看评估并提出建议,市地方志办室务会再对共建点研究审定并行文确认,严格规范共建工作。创建工作中,阿坝州结合民族区域实际,在茂县史志阅览室标牌上增加羌文标识,方便群众辨识认读,努力将史志阅览室打造成为茂县历史和羌文化宣传、对外展示的重要阵地和窗口。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化积淀和智慧结晶,也是乡村文化振兴的“根”和“魂”。地方志被誉为“一方之全史”,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史志阅览室在四川城乡的广泛设立,让广大人民群众“看得见乡容、听得见乡音、记得住乡愁、传得下乡俗”,成为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效传播平台,对引导广大人民群众从史志书籍中汲取营养、培植爱国爱乡情怀、增强文化自信和干事创业本领、助力乡村振兴,发挥着重要作用。
全省史志系统充分利用史志阅览室,搭建起市情宣传、党史教育、地方志文化宣传的阵地,通过史志阅览室这一平台开展各类宣教活动,让史志阅览室在基层发挥培根铸魂作用。雅安市地方志系统在史志阅览室不定期举办地情展览、讲座等活动,推动史志文化服务城市发展和乡村振兴。德格县在柯洛洞乡和独木岭村史志阅览室开展“爱读书,善读书,读好书”宣传动员活动,捐赠史志文献近400册。梓潼县多形式、常态化开展党史“微故事”宣讲、地方志知识竞赛、“史志读书沙龙”等活动,积极引导群众学习史志知识。广安市前锋区工业园区史志阅览室坚持内活外联,通过互联融合、资源共享、共办活动等形式,深化与区图书馆等部门的合作,打造“阅读”“活动”双中心,在润物无声中为市民提供文化滋养,助推书香前锋良性发展。
近年来,在省地方志办示范带动下,全省地方志系统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坚持以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己任,在抓好志鉴编修的同时,组织开展“史志七进”(进机关、进学校、进企业、进农村、进军营、进社区、进网络),大力加强方志文化传播,弘扬中华优秀文化。除在全省开展史志阅览室建设外,还在川渝两地设立四川省方志馆高校分馆8家,在省市(州)县(市、区)三级图书馆设立地方志专柜(架)或地方文献阅览室,在全国知名的毛边书局设立方志文化宣传基地,向省领导集中居住点阅览室、省直各部门及杜甫草堂博物馆、武侯祠博物馆、成都永陵博物馆、眉山三苏祠博物馆、中国川菜博览馆等文博单位,省委党校、四川财经职业技术学院等高校赠送地方志书,会同四川省朗诵演讲艺术发展促进会、知见诗社,向成都艺术职业大学、四川师范大学附属实验学校、成都外国语学校附属小学、成都市沙河源小学等大中小学,成都市青羊区宽巷子社区、崇州市道明镇竹艺村等基层单位赠送《蜀韵纪事》及《巴蜀史志》专刊特刊,在全省开展大学生地方志知识竞赛。在省地方志办示范带动下,成都市设立成都方志馆分馆9家、成都高新区陆肖社区等社区微方志馆113家,初步形成方志文化宣传服务阵地群;内江设立内江市党史方志馆内江职业技术学院分馆;南充设立南充市方志馆前村文化集团分馆;宜宾设立宜宾史志馆宜宾学院分馆、宜宾市图书馆分馆;其他市(州)也在积极谋划设立方志分馆。
下一步,全省地方志系统将认真贯彻党的二十大及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继续坚持面向群众、服务群众,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巴蜀文化,积极讲好中国故事和四川故事,为文化强省旅游强省建设,为推动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奋力谱写四川发展新篇章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