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进出口商品集散中心(四川)建设方案出炉 涉及这16个市
建设“一带一路”进出口商品集散中心,是四川省委省政府深入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的重要体现,也是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重要支撑。10月19日,由商务厅、省发展改革委等17部门联合印发的《“一带一路”进出口商品集散中心(四川)建设策划方案》正式出炉。
根据方案,包括成都、自贡、攀枝花、泸州、德阳、绵阳、广元、内江、南充、宜宾、广安、达州、巴中、雅安、眉山、资阳等16市纳入“一带一路”进出口商品集散中心(四川)建设范围。
“一带一路”进出口商品集散中心(四川)规划图
建设目标方面,该集散中心将对标国际高水平经贸规则,按照“总体谋划、长远定位,立足现实、分期实施”的原则,最终打造成为强内力、聚外力、激活力的服务“一带一路”市场的实体开放平台,未来通过与重庆联合开展设施建设、产业开发、环境打造,有力推动成渝地区成为内陆开放战略高地。
方案给出“时间表”
到2023年,成都“双核”基本实现与东北亚和东南亚合作效果显著的初期目标,实现进出口额与商品销售额7000亿元。
到2025年,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合作模式确立,对外贸易和双向投资深度融合,商品集散功能充分显现,实现进出口额与商品销售额10000亿元。
到2035年,全面完成建设目标。
范围如此广泛、体量如此之大、能级如此之高的“一带一路”进出口商品集散中心(四川)究竟会是什么样?将有哪些特别之处?赶紧一起来看看。
空间布局:构建“双核两带多廊”格局
双核:依托成都铁路和航空开放口岸打造“双核”。以成都青白江区为一核,着力打造国家级铁路开放门户、大宗进出口商品集散中心、商贸物流集散分拨中心、全国物流高质量发展示范区;以天府新区成都片区、双流区、东部新区为另一核,着力构建联通世界的国际多式联运立体枢纽体系、国际适空商贸物流集散分拨中心、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
两带:构建“一带一路”进出口商品集散中心产业协同发展“两带”。具体包括“大宗商品贸易产业协同带”(以青白江铁路运输延伸至德阳市)和“临空贸易产业协同带”(以成都空运延伸至眉山市和资阳临空经济区)。
多廊:构建以通道经济为纽带、以外向型产业补链强链发展集群组成的“多廊”。具体包括:内江—自贡—宜宾—泸州为铁海南向商品集散走廊,德阳—绵阳—广元为川北走廊,南充—广安—达州—巴中为川渝通道走廊,攀枝花—雅安为川滇联动走廊,与“双核两带”协同建设,实现商品集散中心的空间拓展、产业补充和流通多元。
13类重点任务近期将展开
既紧扣产业又与民生息息相关
该方案明确了13类近期重点任务(2021—2023年),包括:策划方案与建设规划制定、外贸转型升级基地建设、加工贸易产业承接转移、国家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建设、适铁适空国际贸易项目建设、临港产业项目建设、产业“走出去”战略实施、中欧班列集结中心建设、口岸发展能级提升、国际物流与产能合作、跨境金融服务建设、国际经贸交流、海外布局拓展等方面。
通过梳理发现,在上述13类近期重点任务中,不乏有许多创新之处,不少项目既紧扣产业高质量发展,又与民生日常息息相关。
比如,将联动成都高新电子信息产业功能区、龙泉驿汽车产业功能区、德阳高新技术产业区、成眉高新技术产业带、资阳高新技术产业园等周边优势产业园区,带动企业深度融入国际产业分工体系,协同推进技术、装备、服务等走出国门、走向世界等。
比如,将在成渝片区基础上,在国内增加新疆片区、广西片区、云南片区等“一带一路”关键节点上的产业副中心,在国内形成干线运输、支线运输、城市配送一体化衔接的进出口商品集散体系。
再比如,将打造进出口特殊商品区域性集散中心及特色消费品进口体验、展销和集散中心,做大做强平行车集散基地,探索建立二手车交易集散中心等。
值得一提的是,作为引领川渝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重要平台,“一带一路”进出口商品集散中心(四川)建设还着力在外贸改革事项方面力求新突破。包括强化川渝改革试验合作,加强与重庆在班列开行、口岸整合、监管创新、市场准入、政务服务等方面的贸易便利化改革;探索推行金融改革,争取设立人民币国际投贷基金、争取合格境外有限合伙人试点落地实施、争取银行不良资产跨境转让业务试点等;探索推行投资体制改革,探索引入外资参与“一带一路”进出口商品集散中心建设,探索在铁路港设立外资金融机构等。(记者 陈碧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