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四川已经历3轮强降雨天气 全省累计发生地灾324起
目前,四川省已全面进入主汛期,降水量较常年均值偏多,极端天气呈多发态势,防汛减灾和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进入关键时期。四川如何做好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7月13日,四川省自然资源厅党组成员、机关党委书记谢安军做客四川省政府官方网站“在线访谈”栏目,就上述问题做出解答。
谢安军介绍,入汛以来,四川省先后经历了3轮区域性强降雨天气过程,截至7月13日,全省有16个市(州)、68个县(市、区)192个乡镇累计发生地质灾害324处。已实现地质灾害成功避险38起,紧急避险转移人员3240人,避免可能人员伤亡817人,最大限度减低了因灾人员伤亡和损失。
从气象趋势分析来看,今年四川省气候年景总体上较常年偏差,发生极端天气事件风险较高。预计主汛期,也就是7至8月期间,全省平均降水量接近常年均值略偏多,龙门山区、盆周山地及攀西地区有强降雨集中时段,阿坝、甘孜、广元、绵阳、德阳、成都、雅安、乐山、眉山、资阳、内江、自贡、宜宾及凉山东部等14个市(州)降水量较常年均值偏多1-2成,其余地区较常年偏少1-2成。
谢安军表示,四川地质环境脆弱,导致地质灾害点多面广。四川地跨中国Ⅰ、Ⅱ级地貌台阶,山地丘陵总面积达44.7万平方千米,占全省国土面积的92%。地形起伏悬殊,地层岩性复杂,断裂构造发育,地质灾害点多面广,险情重、危害大、成灾快。“其中,气候复杂多变,降雨是诱发地质灾害的主要诱因之一。”
为什么四川发生地质灾害的风险较高?谢安军介绍,除了汛期因素以外,近年来四川地震活动频繁,积累了大量的松散固体物源,在降雨激发下,地质灾害更加易发频发。此外,高强度人类工程活动增大了地质灾害风险。广大山区交通、能源、水利、城建等基础设施建设活动深度广度加强,对地质环境的改造和扰动加剧,工程建设活动遭受或引发地质灾害的风险进一步加大。
“综上预判,2020年强降雨诱发群发性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风险进一步增大。”谢安军说道,今年汛期全省地质灾害仍将呈频发、多发、高发态势,灾害发生数量略高于“5.12”震后常年平均水平,汶川、芦山、九寨沟等地震灾区、攀西地区、盆地东北部及南部地区地质灾害发生数量较常年偏多的可能性较大。(记者 罗田怡 实习生 邹阿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