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工复产安全隐患仍然突出 一些地方和部门把关不严
4月9日,记者从应急厅获悉,省安办通报了近期全省复产复工安全生产情况。通报指出,全省疫情特殊时期的安全隐患仍然突出,道路交通和煤矿安全仍面临较大压力,危化品安全风险长期存在,当前安全生产形势依然严峻。
前期检查发现的主要问题有:
企业主要负责人重视不够。多数企业复工复产前,主要负责人没有组织领导班子专题分析研究存在的安全风险,制定的复工复产方案结合企业实际不够,针对性和操作性不强。
复工复产前隐患排查不彻底。一些企业复工复产前组织隐患排查流于形式,没有考虑长期停工停产、设施设备未得到及时保养等因素,隐患排查治理没有做到全方位全过程,存在盲区和死角,有的还“带病运行”。
违法违规生产行为增多。受疫情影响,多数企业延后复工复产,极易出现准备不充分、仓促开工,为确保经济目标任务完成,已经生产的企业为抢工期、赶进度、抢订单,有可能出现超能力、超强度生产等现象。
人员紧缺且不在状态,安全培训不到位。由于疫情尚未完全解除,部分外地员工难以按时返岗,造成用工荒,特别是安全管理等关键岗位人员缺位。因员工不足与订单生产紧张的矛盾突出,企业容易放松对新员工的安全培训和考核要求,员工未经安全培训、未经安全考核合格或安全教育培训不到位就上岗的现象可能增多;部分返岗员工因对家人、对自身身体健康的担忧而背负沉重的心理压力,工作不在状态;同时,由于假期延长,返岗员工容易出现节后综合征,作息规律未完成调整、心理心态未完成转变,生产操作易出现粗心大意,对安全马虎放松,违章违规操作现象可能增多,易导致安全事故发生。
企业资金压力大,安全投入减少。受疫情带来的交通、消费等因素的影响,企业订单减少、产品滞销,资金无法及时回笼,导致部分企业出现资金暂时周转困难,安全投入也同步持续减少。
复工复产安全生产把关不严。一些地方和部门对安全生产重视不够、工作不落实,片面追求企业开工、经济发展,忽视了安全生产,在复工复产验收工作中可能降低标准,存在失之于宽、失之于软,导致不符合安全条件的企业带病运行。
针对近期复产复工安全生产中发现的问题,省安办要求各市(州)对主要问题逐一分析,对当前面临的主要安全风险进行研判,对重大隐患进行整改,采取有效措施精准管控风险,为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营造良好安全的环境。(记者 任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