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7-14

看四川如何走“活”工业产业扶贫这盘“棋”

  • 2019年10月23日 09时51分
  • 来源: 经济和信息化厅
  • 【字体:
  • 四川,是全国脱贫攻坚任务最重的六个省份之一,脱贫任务极其艰巨。

    产业扶贫是稳定脱贫的关键。选什么产业扶?谁来扶?用什么方式扶……贫困地区情况各不相同,扶贫工作并没有一个“万能公式”。因此,面对这盘错综复杂又重要非凡的“棋局”,走活、走准、走好是关键。

    10月22日,由经济和信息化厅主办的“四川省推进工业产业扶贫工作会”在南充市召开。记者从会上了解到,2019年我省工业产业扶贫因地制宜、精准布局,今年以来,经济和信息化厅已实际安排4.17亿元用于支持88个贫困县266个工业产业发展项目。

    经济和信息化厅党组成员、机关党委书记周海琦表示,产业扶贫是实现稳定脱贫的必由之路和根本之策。下一步,我省在巩固脱贫成果基础上,将进一步推进贫困地区发展,确保全面小康,实现乡村振兴的宏伟蓝图。因此,产业扶贫将摆到愈加重要的位置。

    因地制宜选准培育优势产业

    从南充市区出发,驱车不到1小时就能到达新庙乡。沿着蜿蜒的山路行驶,满山满坡的桑树在雨后更加郁郁葱葱。

    “当前,蚕桑养殖是新庙乡的支柱产业。”新庙乡乡长蔡志军告诉记者,自2017年南充银海丝绸有限公司入驻新庙乡以来,该公司在新庙乡流转土地2500余亩建立优质蚕桑养殖园,流转2000余亩果桑园建立桑叶(养蚕)综合利用示范园,带动全乡形成万亩基地规模。

    “新庙乡地形主要为半丘陵,自然环境好,并且桑树种植历史久、基础好,非常适合发展蚕桑养殖业。”银海丝绸公司技术人员张东升告诉记者:“以往,新庙乡的蚕农一年只能养3批蚕,而现在基地通过集中规范养殖,截至目前已经养了9批蚕,经济效益明显增加。”

    蚕桑养殖产业日益红火,村民的腰包也鼓了起来。

    记者了解到,近两年,银海丝绸公司共计发放土地流转费965260元,其中贫困户130户,户均发放7425元。同时,该公司还组织当地村民220人(其中贫困户82人)在桑园从事拨草、施肥、浇水、除虫等管护工作,人均增收9600元/年。

    新庙乡的脱贫致富路,正是因为选准了适宜的产业而顺畅。事实上,这只是我省在因地制宜选择优势脱贫产业的一个缩影。

    尊重产业发展规律和市场规律,当前,我省在分析本地资源禀赋、产业现状、市场空间、环境容量、新型主体带动能力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地选择具有比较优势的脱贫产业。

    “聚焦贫困地区长远发展,当前我省已收集汇总45个深度贫困县优势农产品名单,因地制宜发展产业,产业基础不断夯实。”周海琦在全省推进工业产业扶贫工作会上表示,工业扶贫工作,要找准产业项目实施与贫困群众受益的结合点,建立健全利益联结机制,把贫困户深度嵌入到产业发展链条中去,让产业发展效益真正落到贫困群众身上,塑造一批打基础、利长远的优势产业和企业,真正帮助贫困地区长远发展、实现振兴。

    传道授业激活发展内生动力

    选准产业,如同在一片肥沃的土壤里播下了适宜的种子。那么,接下来该如何让这片土地顺利开出致富的花?

    四川顺成纺织品有限公司在塘湾村设立的扶贫车间里,20余名工人正在对服装的上衣领进行加工。车间负责人李建春告诉记者,工人里不少都曾是农民,是公司的技术培训让他们多了一项技能,多了一份收入。目前,该扶贫车间已就近就地吸纳周边农民群众40余人就业,其中贫困劳动力15人,年人均增收近2万元。

    不远处的吉利四川商用车公司的生产车间,工人们正在流水线上井然有序地组装货车。值得一提的是,这条生产线上部分员工毕业于“吉利远程”定向班。记者了解到,近年来,吉利四川商用车公司投入资金5.22万元,开设11个“吉利远程”定向班,实现了参与“吉利远程”定向班的400余名学生“就学即就业”,变“输血式”扶贫为“造血式”扶贫。

    激活种子的“生长本能”,肥沃的土地里当然能开出致富的花。

    “工业产业扶贫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引导和激励贫困地区干部群众自力更生。”周海琦一语道破工业产业扶贫的核心所在。

    但事实上,受资源、人才、资金、市场等诸多因素制约,贫困地区做好工业产业扶贫的难度较大。对此,周海琦在会上表示,要组织力量到贫困地区开展智力精准扶贫,在技能技术培训、业务知识提升等方面持续提供帮助,有的放矢地开展致富知识和技能培训,使贫困群众掌握一技之长,提高就业增收能力,最大程度调动贫困群众参与产业发展的积极性,激发内生动力。

    同时,我省正综合发挥企业带动作用,做大做强龙头企业、培育中小微企业。记者了解到,当前,我省鼓励民营企业积极参与贫困地区工业产业脱贫攻坚行动,开展“万企帮万村”活动,通过产业扶贫、物资捐助、脱贫项目等方式帮扶困难地区,发挥了重要作用。

    久久为功实现从脱贫到振兴

    在2019四川省推进工业产业扶贫工作会现场,“巩固脱贫攻坚成效,实现产业持续发展”是热议的话题之一。记者了解到,当前,我省正多措并举、多点推进实现工业产业扶贫落地生根。

    在行动规划方面,我省持续推进“7+2”扶贫行动计划——持续推进农产品加工扶贫行动、持续开展贫困地区产品市场开拓扶贫行动、持续实施贫困县园区建设行动、持续推进网络扶贫行动、持续开展工艺美术大师扶贫行动、持续推进万企双创精准帮扶行动、持续实施“大手拉小手”工程、持续产业扶贫教育培训扶贫行动。

    在模式探索方面,我省正积极探索创新在群众自愿的基础上,转变思路、开阔视野、大胆尝试,注重借鉴基层实践中的新鲜经验和成功案例,灵活确定具体的产业扶贫模式,建立贫困户持续增收的长效机制,帮助贫困人口、贫困家庭走上产业发展脱贫致富的路子。

    在工作管理方面,我省正加强扶贫资金的管理使用,实现工业产业扶贫资金用好用活。同时,加强脱贫攻坚大数据平台建设,维护管理好工业产业扶贫项目库。

    我省在工业产业扶贫工作的前端、中端、后端处处彰显行之有道,同时也真真正正做到了行之有效。记者了解到,仅今年上半年,我省工业企业带动有脱贫任务的161个县(市、区)贫困地区8000余人就业,新增中小微企业820余户。当前,我省工业产业扶贫工作在全省贫困地区“遍地开花”。

    当前,我省正处于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与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历史交汇期。举行“四川省推进工业产业扶贫工作会”能起到承上启下、开拓进取的重要作用。下一步,经济和信息化厅将在工业产业扶贫领域继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推动落实,为加快构建“5+1”现代产业体系,推动四川经济高质量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责任编辑: 陈利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看四川如何走“活”工业产业扶贫这盘“棋”

  • 2019年10月23日 09时51分
  • 来源: 经济和信息化厅
  • 四川,是全国脱贫攻坚任务最重的六个省份之一,脱贫任务极其艰巨。

    产业扶贫是稳定脱贫的关键。选什么产业扶?谁来扶?用什么方式扶……贫困地区情况各不相同,扶贫工作并没有一个“万能公式”。因此,面对这盘错综复杂又重要非凡的“棋局”,走活、走准、走好是关键。

    10月22日,由经济和信息化厅主办的“四川省推进工业产业扶贫工作会”在南充市召开。记者从会上了解到,2019年我省工业产业扶贫因地制宜、精准布局,今年以来,经济和信息化厅已实际安排4.17亿元用于支持88个贫困县266个工业产业发展项目。

    经济和信息化厅党组成员、机关党委书记周海琦表示,产业扶贫是实现稳定脱贫的必由之路和根本之策。下一步,我省在巩固脱贫成果基础上,将进一步推进贫困地区发展,确保全面小康,实现乡村振兴的宏伟蓝图。因此,产业扶贫将摆到愈加重要的位置。

    因地制宜选准培育优势产业

    从南充市区出发,驱车不到1小时就能到达新庙乡。沿着蜿蜒的山路行驶,满山满坡的桑树在雨后更加郁郁葱葱。

    “当前,蚕桑养殖是新庙乡的支柱产业。”新庙乡乡长蔡志军告诉记者,自2017年南充银海丝绸有限公司入驻新庙乡以来,该公司在新庙乡流转土地2500余亩建立优质蚕桑养殖园,流转2000余亩果桑园建立桑叶(养蚕)综合利用示范园,带动全乡形成万亩基地规模。

    “新庙乡地形主要为半丘陵,自然环境好,并且桑树种植历史久、基础好,非常适合发展蚕桑养殖业。”银海丝绸公司技术人员张东升告诉记者:“以往,新庙乡的蚕农一年只能养3批蚕,而现在基地通过集中规范养殖,截至目前已经养了9批蚕,经济效益明显增加。”

    蚕桑养殖产业日益红火,村民的腰包也鼓了起来。

    记者了解到,近两年,银海丝绸公司共计发放土地流转费965260元,其中贫困户130户,户均发放7425元。同时,该公司还组织当地村民220人(其中贫困户82人)在桑园从事拨草、施肥、浇水、除虫等管护工作,人均增收9600元/年。

    新庙乡的脱贫致富路,正是因为选准了适宜的产业而顺畅。事实上,这只是我省在因地制宜选择优势脱贫产业的一个缩影。

    尊重产业发展规律和市场规律,当前,我省在分析本地资源禀赋、产业现状、市场空间、环境容量、新型主体带动能力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地选择具有比较优势的脱贫产业。

    “聚焦贫困地区长远发展,当前我省已收集汇总45个深度贫困县优势农产品名单,因地制宜发展产业,产业基础不断夯实。”周海琦在全省推进工业产业扶贫工作会上表示,工业扶贫工作,要找准产业项目实施与贫困群众受益的结合点,建立健全利益联结机制,把贫困户深度嵌入到产业发展链条中去,让产业发展效益真正落到贫困群众身上,塑造一批打基础、利长远的优势产业和企业,真正帮助贫困地区长远发展、实现振兴。

    传道授业激活发展内生动力

    选准产业,如同在一片肥沃的土壤里播下了适宜的种子。那么,接下来该如何让这片土地顺利开出致富的花?

    四川顺成纺织品有限公司在塘湾村设立的扶贫车间里,20余名工人正在对服装的上衣领进行加工。车间负责人李建春告诉记者,工人里不少都曾是农民,是公司的技术培训让他们多了一项技能,多了一份收入。目前,该扶贫车间已就近就地吸纳周边农民群众40余人就业,其中贫困劳动力15人,年人均增收近2万元。

    不远处的吉利四川商用车公司的生产车间,工人们正在流水线上井然有序地组装货车。值得一提的是,这条生产线上部分员工毕业于“吉利远程”定向班。记者了解到,近年来,吉利四川商用车公司投入资金5.22万元,开设11个“吉利远程”定向班,实现了参与“吉利远程”定向班的400余名学生“就学即就业”,变“输血式”扶贫为“造血式”扶贫。

    激活种子的“生长本能”,肥沃的土地里当然能开出致富的花。

    “工业产业扶贫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引导和激励贫困地区干部群众自力更生。”周海琦一语道破工业产业扶贫的核心所在。

    但事实上,受资源、人才、资金、市场等诸多因素制约,贫困地区做好工业产业扶贫的难度较大。对此,周海琦在会上表示,要组织力量到贫困地区开展智力精准扶贫,在技能技术培训、业务知识提升等方面持续提供帮助,有的放矢地开展致富知识和技能培训,使贫困群众掌握一技之长,提高就业增收能力,最大程度调动贫困群众参与产业发展的积极性,激发内生动力。

    同时,我省正综合发挥企业带动作用,做大做强龙头企业、培育中小微企业。记者了解到,当前,我省鼓励民营企业积极参与贫困地区工业产业脱贫攻坚行动,开展“万企帮万村”活动,通过产业扶贫、物资捐助、脱贫项目等方式帮扶困难地区,发挥了重要作用。

    久久为功实现从脱贫到振兴

    在2019四川省推进工业产业扶贫工作会现场,“巩固脱贫攻坚成效,实现产业持续发展”是热议的话题之一。记者了解到,当前,我省正多措并举、多点推进实现工业产业扶贫落地生根。

    在行动规划方面,我省持续推进“7+2”扶贫行动计划——持续推进农产品加工扶贫行动、持续开展贫困地区产品市场开拓扶贫行动、持续实施贫困县园区建设行动、持续推进网络扶贫行动、持续开展工艺美术大师扶贫行动、持续推进万企双创精准帮扶行动、持续实施“大手拉小手”工程、持续产业扶贫教育培训扶贫行动。

    在模式探索方面,我省正积极探索创新在群众自愿的基础上,转变思路、开阔视野、大胆尝试,注重借鉴基层实践中的新鲜经验和成功案例,灵活确定具体的产业扶贫模式,建立贫困户持续增收的长效机制,帮助贫困人口、贫困家庭走上产业发展脱贫致富的路子。

    在工作管理方面,我省正加强扶贫资金的管理使用,实现工业产业扶贫资金用好用活。同时,加强脱贫攻坚大数据平台建设,维护管理好工业产业扶贫项目库。

    我省在工业产业扶贫工作的前端、中端、后端处处彰显行之有道,同时也真真正正做到了行之有效。记者了解到,仅今年上半年,我省工业企业带动有脱贫任务的161个县(市、区)贫困地区8000余人就业,新增中小微企业820余户。当前,我省工业产业扶贫工作在全省贫困地区“遍地开花”。

    当前,我省正处于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与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历史交汇期。举行“四川省推进工业产业扶贫工作会”能起到承上启下、开拓进取的重要作用。下一步,经济和信息化厅将在工业产业扶贫领域继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推动落实,为加快构建“5+1”现代产业体系,推动四川经济高质量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责任编辑: 陈利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 微信
  • 微博
  • 客户端
  • 头条号
  • 手机版 电脑版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