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厅发布2016年草原监测报告:全省天然草原生态状况逐渐向好
一、草原生态战略地位日趋突出
天然草原是我省牧区绿色植被生态环境中最大的生态系统,是长江黄河上游重要的水源涵养地和绿色生态屏障,是草原畜牧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和牧区农牧民赖以生存的基本生产资料。作为地球的“皮肤”,我省天然草原在涵养水源、防止水土流失、固碳储氮、维护生物多样性以及净化空气等方面发挥着重要功能,在全国具有十分重要的生态战略地位。
二、全省天然草原生态状况略好于上年
2016年,全省天然草原综合植被盖度84.7%,较上年增加0.2个百分点。全省各类饲草产量2762.1亿公斤,折合干草778.0亿公斤,载畜能力8548.5万羊单位。其中,天然草原鲜草产量862.3亿公斤,较上年增加2.3%。
三、草原生态建设工程成效显著
截至2016年底,全省共完成天然草原退牧还草工程建设任务13565万亩,占川西北天然草原可利用面积的63.7%,工程区植被恢复良好,效果显著。对2014年度实施的退牧还草工程进行监测,结果显示:工程区内植被盖度平均88.8%,比工程区外高12个百分点;工程区内植被高度平均22.4厘米,比工程区外高41.8%;工程区内鲜草生物产量平均368.4公斤/亩,比工程区外高21%,比全省天然草原平均产量高13.5%。
草原生态补奖政策实施效果持续显现。2016年,全省有效推行草原禁牧、草畜平衡两项制度,规范、有序发放各项资金8.8亿元,人工草地保留面积1360万亩,完成减畜任务47.93万羊单位。全省牧区牲畜超载率9.57%,较上年下降0.46个百分点。其中,甘孜州超载率11.93%,阿坝州超载率8.52%,凉山州超载率8.49%。
四、草原退化与生物灾害依然严重
2016年,全省退化草原面积15400万亩,占全省可利用草原面积的58.1%,较上年下降0.6个百分点。其中:草原鼠虫害面积5218万亩(其中鼠害4025万亩,虫害1193万亩),鼠荒地面积1201.1万亩,毒害草面积5474.0万亩(其中紫茎泽兰面积1356.98万亩),草原板结化面积5010.43万亩,牧草病害分布面积289.8万亩,草原沙化面积299.3万亩。2016年全省共治理草原退化面积1972.9万亩。
总体来看,全省草原生态状况逐渐向好。与2011年相比,全省天然草原综合植被盖度平均提高了4个百分点,全省牧区牲畜超载率下降了36.24个百分点,逐渐达到草畜平衡。但全省草原生态保护建设仍然面临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加上草原生态环境先天脆弱,草原生态恢复周期长,巩固草原生态建设成果的压力大,全面恢复草原生态环境仍然面临诸多困难和新的挑战,草原生态保护建设任重道远。
责任编辑:
白婉苹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