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7-14

“十二五”四川省知识产权工作成效斐然

  • 2016年02月04日 17时10分
  • 来源: 省知识产权局
  • 【字体:
  •   “十二五”时期,在省委省政府领导下,在国家知识产权局指导下,全省知识产权(专利)工作按照“紧贴中心、扩大影响、整合资源、强化服务、分类指导”的工作思路,始终以服务“三大发展战略”和“两个跨越”为中心任务,以实施四川省知识产权战略为主线,以深化企业、园区、城市、县域知识产权工作为重点,充分发挥政府的推动作用和企业的主体作用,一手抓创造运用、促进自主创新,一手抓宣传执法、营造良好环境,不断提高全省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和服务能力,推进自主创新成果的知识产权化、商品化、产业化,营造知识产权法治环境、市场环境、文化环境,实现了快速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  

      “十二五”全省申请专利40万件,是“十一五”的3.01倍,获得专利授权22.9万件,是“十一五”的2.76倍。年度专利申请量从2010年的40230件,增长到2015年的110745件,增长1.75倍;发明专利申请量从2010年的8343件,增长到2015年的40437件,增长3.85倍;企业专利申请量从2010年的16105件,增长到2015年的58770件,增长3.42倍;PCT申请从2010年的129件,增长到2015年的301件,增长1.33倍;获得授权专利228910件,年均增长15.06%,其中发明专利授权27083件、年均增长32.81%,均居全国前列、西部第一。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从2010年的0.8126件,提升到2015年3.529件,增长3.34倍,超额完成“十二五”规划目标,西部知识产权大省地位更加稳固。自2012年起,我省专利实力连续三年位居全国第六、中西部第一。

      加强政策法规建设,推动知识产权与经济科技紧密融合。“十二五”期间,积极推动知识产权纳入省委《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增强四川转型发展新动力的意见》《深入实施〈四川省依法治省纲要〉的决定》等一系列重大决策和顶层文件;争取省人大修订《四川省专利保护条例》;省政府出台《加强战略性新兴产业知识产权工作的意见》《四川省专利实施与产业化激励办法》;省政府办公厅印发《深入实施四川省知识产权战略行动计划(2016-2020年)》;联合省直部门制定实施《加强职务发明人合法权益保护促进知识产权运用的实施意见》《加快培育和发展知识产权服务业的实施意见》,制发《进一步提升全省专利申请质量的实施意见》《深入开展“双打”“护航”专项行动进一步加强专利行政执法工作的意见》,从创造、运用、保护、服务各个环节推动知识产权战略的深入实施。

      深化企业、园区知识产权工作,助力企业技术创新和产业转型升级。“十二五”期间,按照“企业主体、专利布局、产品保护、项目实施”的工作思路,面向我省特色优势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组织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重大产品知识产权保护工程、百亿企业知识产权优势培育工程、百亿产业园区知识产权示范工程,国、省、市三级联动深入推进541家企业开展省级知识产权试点示范和优势培育、300多家企业开展市(州)级试点示范、94家企业开展“知识产权管理规范”贯标,培育出13家国家级示范企业、77家国家级优势企业,居西部第一。全省企业年度专利申请量在全省的比重由40.03%提升到64.27%;企业年度专利授权量在全省的比重由36.04%提升到69.35%,企业作为我省知识产权创造的主力军地位更加重要、作用更加凸显。

      按照“聚焦产业、专利导航,建立机制、加强保护,搭建平台、强化服务”的工作思路,推动57个省“51025工程”重点产业园区开展省级知识产权试点示范,成都高新区获批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园区,自贡高新区、绵阳高新区获批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园区,认定首批11个省级知识产权示范园区。攀枝花钒钛产业园区、德阳经开区、遂宁经开区、泸州酒业集中发展区等28个试点示范园区搭建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平台,组建产业专利联盟16个(其中自贡高新区硬面新材料产业、广汉经开区石油天然气钻采设备产业、攀枝花钒钛产业、眉山东坡泡菜产业等省级专利联盟4个)。

      落实多点多极支撑发展战略,深入推进重点城市试点示范和强县工程,增强重点区域知识产权综合实力。“十二五”期间,坚持围绕五大经济功能区,布局推动区域中心城市开展国家知识产权试点示范城市工作,提升城市知识产权竞争力;推动具备条件的县(市、区)创建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工程试点示范县(市、区),助力县域经济创新发展。成都市、攀枝花市、绵阳市、德阳市获批成为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宜宾市、自贡市、遂宁市、泸州市获批开展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城市工作。全省地级以上国家知识产权试点示范城市达到8个、居中西部第一。

      双流县、射洪县、宜宾县、郫县、大邑县、新津县、新都区、大安区、翠屏区等9县(区)获批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工程示范县(区),崇州市、广汉市、绵竹市、华蓥市、富顺县、三台县、康定市、青神县、汶川县、游仙区、船山区等28个县(市、区)获批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工程试点县(区)。我省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工程试点示范县(市、区)达37个,居全国第一。

      积极探索知识产权运营,推进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促进知识产权运用和产业化。“十二五”期间,不断加大对专利运用与产业化的激励引导力度。争取省政府设立四川省专利奖,专门设立330万元激励资金。组织我省企事业单位参加中国专利奖评选。省级专利实施与促进专项资金由900万元增长到4800万元、累计1.65亿元。省级专利申请资助资金由200万元增长到1000万元、累计3800万元,支持我省技术含量高、市场前景好的创新成果获取专利权和转化实施。成都、绵阳开展全国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试点和专利保险试点,攀枝花、遂宁经开区、自贡高新区新获批全国质押融资试点。共完成三届四川省专利奖的评选工作,评选出特等奖4项、一等奖14项、二等奖31项、三等奖75项;共获得中国专利金奖2项、优秀奖51项、外观设计优秀奖14项。共促成我省节能环保、新能源等领域200余件专利转让、金额超2亿元,共组织753家企业(个人)的1156个专利项目参加49场全国性专利展会,签订意向性协议金额超5亿元。全省专利实施许可合同备案105份、涉及专利597件、金额31.18亿元。省级专利实施与促进专项资金共支持专利实施产业化项目1269个,带动全省新增专利实施项目38048项、新增产值5863亿元、创利税708亿元,专利质押融资54亿元,居全国第四、西部第一。全省年度专利质押融资金额由“十一五”末的1.57亿元提高到20.39亿元,知识产权运用水平显著提升。

      深入开展“双打”“护航”专项行动,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十二五”期间,坚持紧贴热点、主动出击、联合行动、大造声势,加强重点市场执法检查,依法查处假冒专利违法行为。加强展会执法保护,在西博会、科博会等大型展会设立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站,维护展会知识产权保护秩序。加强“泛珠区域”、川渝两地和省内川北川南片区执法办案协作。实施专利行政执法能力提升工程,建设12330知识产权举报投诉维权服务热线和覆盖全省21市(州)的知识产权维权援助网络平台,积极探索建立专利侵权判定咨询机制,组建西南地区专利行政执法协作调度中心,对东电、东汽、丝丽雅、光明光电等一批我省重点企业应对国内外专利纠纷开展维权援助。会同商务厅编发《企业知识产权海外维权指引》,服务我省企业“走出去”开拓海外市场。制定《构建知识产权纠纷“大调解”工作体系的实施意见》,建立“诉调对接”机制,加强行政执法与司法保护的衔接。

      “十二五”期间,行政执法、行业自律、企业维权三位一体知识产权行政保护维权模式进一步巩固。全省出动专利行政执法人员8500多人次,开展执法检查3195次,检查商品近百万件,立案查处假冒专利1898件;受理专利纠纷案件614件;开展展会执法保护71次,处理专利侵权纠纷及举报投诉121起;培育知识产权保护规范化市场3个,创建无假冒专利商场19个。全省年度办案量从“十一五”末的46件提升到896件。

      培育知识产权服务业,不断满足创新创业的知识产权服务需求。“十二五”期间,按照整合资源、夯实基础、重点培育、提升能力的工作思路,搭建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平台、培育优质知识产权服务机构、加强知识产权服务人才培养、优化知识产权服务环境、发展知识产权服务市场。积极争取西部唯一的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专利审查协作中心落户我省成都,建立国家知识产权局(四川)专利信息中心、国家专利信息传播利用(四川)基地和知识产权出版社专利信息利用试验基地,加快推进优势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专利信息数据库建设,新建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白酒、多晶硅、高速铁路、新材料行业专利数据库8个、累计19个,新建重点企业专利专题数据库83家、累计140家。21个市(州)局建立专利信息传播利用、知识产权远程教育、维权援助和调处厅公共服务平台,28个试点示范园区搭建知识产权服务平台。深入开展专利代办处能力提升试点,完善专利申请优先审查工作制度,积极拓展服务业务,大力推广专利电子申请,截至2015年,我省专利电子申请率达到99.47%、代理机构电子申请率达到99.97%。我省获批全国促进专利代理行业加快发展试点省,新增专利代理机构17家、累计41家,新增分支机构18家、累计26家,居中西部第一。

      加强知识产权宣传培训,推进知识产权文化建设和人才培养。“十二五”期间,以知识产权进党校、进企业、进社会“三进活动”和“两周”活动为载体,坚持集中宣传与日常宣传相结合,每年与全国同步开展知识产权宣传周和中国专利周四川地区宣传活动,共组织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集中宣传活动1474个,发送知识产权宣传资料200余万份,在各类新闻媒体刊登(播出)知识产权稿件1.2万篇次。每年对外发布我省知识产权保护状况白皮书和知识产权保护典型案例,先后承办国家局主办的“中法专利混委会第23次会议”“第四届中国—东盟十国知识产权局长会四川阶段会议”等一系列涉外知识产权交流活动,与台湾建立知识产权交流机制,“泛珠”和川渝知识产权交流合作进一步加强。

      “十二五”期间,按照依托“三进活动”开展培训、加强“三级联动”推进培训、实施“两项管理”规范培训的“332”知识产权培训模式,组织开展扩权强县和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工程试点县政府分管领导知识产权轮训、全省市县知识产权局局长业务轮训、百亿园区和百亿企业知识产权轮训;面向我省装备制造、电子信息、中医药、汽车等行业专业技术人员开展知识产权业务培训,面向我省风力发电、智能电视、锅炉脱硫脱硝、北斗卫星导航等领域骨干企业开展知识产权专题培训。共完成省级重点培训项目95个,培训1.08万人(次)。先后在四川大学、西南交大、电子科大等7所大学设立了1个国家级、6个省级知识产权培训基地,建立中国知识产权远程教育四川平台和11个远程教育分站。全省共举办知识产权培训班、专题讲座、报告会1529期,培训县党政领导干部1.9万人(次),企事业单位19.8万人(次)。我省高校共培养知识产权专业学生676名(其中,研究生30名、本科生646名),我省通过全国专利代理人资格考试473人,执业专利代理人达到323人,获批国家级知识产权高端人才32人。

      “十二五”期间,紧紧围绕知识产权热点难点问题积极开展知识产权研究。共组织四川大学、西南交大、电子科大等10余所高校和研究机构开展《四川高校专利申请维持及实施状况调查研究》《四川省产业园区中小企业专利产业化与专利创业扶持试点》《战略性新兴产业知识产权战略制定与实施研究——以四川省新能源产业为例》《推动专利技术运用与产业化的财政支持政策研究》等课题研究39个,其中,承担国家级课题4项、开展省级课题35项。先后支持晨光化工院、西南化工院、天齐锂业等企事业单位完成《新型氟材料应用及发展专利战略研究》《煤矿瓦斯制液化天然气成套设备与技术专利战略研究》《富锂锰基正极材料专利战略研究》等国家级专利战略推进工程项目6项,为全省知识产权工作提供决策参考。

      加强管理能力和自身建设,为推进知识产权战略深入实施提供有力保障。“十二五”期间,大力加强知识产权管理体系能力建设。省局“三定方案”得到重新修订,内设处室由6个增加到9个,人员编制由50名增加到65名。全省21个市(州)有17个市(州)新组建了政府组成部门的科学技术和知识产权局、占81.0%,其他4个市(州)知识产权局与科技局合署办公;183个县(市、区)中有101个成立了科学技术和知识产权局或知识产权局,占55.2%。全省专利行政执法人员达到430人。省知识产权工作领导小组和全省21个市(州)知识产权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职能进一步加强,每年组织实施《四川省知识产权战略纲要》和《四川省专利战略》两个年度推进计划。“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翻一番”纳入全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五年发展目标,省委将专利申请量、发明专利申请量、专利实施产值和专利执法保护纳入推动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督办目标。

      “十二五”期间,全省各级知识产权局大力加强思想政治建设,自觉讲政治、守纪律、守规矩。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努力践行“三严三实”,切实反“四风”、转作风,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崇廉尚实、敢于担当。认真落实“两个责任”,深入开展正风肃纪活动,进一步规范专利项目实施与监督,大力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认真落实依法治省纲要,全面梳理制定省市两级专利行政权力清单、专利行政责任清单,积极推进专利案件调处、假冒专利案件查处和专利执法强制等行政权力依法规范公开运行。认真落实《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专利行政决策、执行、管理、服务、结果等信息和财政预算决算经费依法向社会公开,不断强化依法行政,为深入实施知识产权战略提供了有力保障。
    责任编辑: 白婉苹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十二五”四川省知识产权工作成效斐然

  • 2016年02月04日 17时10分
  • 来源: 省知识产权局
  •   “十二五”时期,在省委省政府领导下,在国家知识产权局指导下,全省知识产权(专利)工作按照“紧贴中心、扩大影响、整合资源、强化服务、分类指导”的工作思路,始终以服务“三大发展战略”和“两个跨越”为中心任务,以实施四川省知识产权战略为主线,以深化企业、园区、城市、县域知识产权工作为重点,充分发挥政府的推动作用和企业的主体作用,一手抓创造运用、促进自主创新,一手抓宣传执法、营造良好环境,不断提高全省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和服务能力,推进自主创新成果的知识产权化、商品化、产业化,营造知识产权法治环境、市场环境、文化环境,实现了快速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  

      “十二五”全省申请专利40万件,是“十一五”的3.01倍,获得专利授权22.9万件,是“十一五”的2.76倍。年度专利申请量从2010年的40230件,增长到2015年的110745件,增长1.75倍;发明专利申请量从2010年的8343件,增长到2015年的40437件,增长3.85倍;企业专利申请量从2010年的16105件,增长到2015年的58770件,增长3.42倍;PCT申请从2010年的129件,增长到2015年的301件,增长1.33倍;获得授权专利228910件,年均增长15.06%,其中发明专利授权27083件、年均增长32.81%,均居全国前列、西部第一。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从2010年的0.8126件,提升到2015年3.529件,增长3.34倍,超额完成“十二五”规划目标,西部知识产权大省地位更加稳固。自2012年起,我省专利实力连续三年位居全国第六、中西部第一。

      加强政策法规建设,推动知识产权与经济科技紧密融合。“十二五”期间,积极推动知识产权纳入省委《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增强四川转型发展新动力的意见》《深入实施〈四川省依法治省纲要〉的决定》等一系列重大决策和顶层文件;争取省人大修订《四川省专利保护条例》;省政府出台《加强战略性新兴产业知识产权工作的意见》《四川省专利实施与产业化激励办法》;省政府办公厅印发《深入实施四川省知识产权战略行动计划(2016-2020年)》;联合省直部门制定实施《加强职务发明人合法权益保护促进知识产权运用的实施意见》《加快培育和发展知识产权服务业的实施意见》,制发《进一步提升全省专利申请质量的实施意见》《深入开展“双打”“护航”专项行动进一步加强专利行政执法工作的意见》,从创造、运用、保护、服务各个环节推动知识产权战略的深入实施。

      深化企业、园区知识产权工作,助力企业技术创新和产业转型升级。“十二五”期间,按照“企业主体、专利布局、产品保护、项目实施”的工作思路,面向我省特色优势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组织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重大产品知识产权保护工程、百亿企业知识产权优势培育工程、百亿产业园区知识产权示范工程,国、省、市三级联动深入推进541家企业开展省级知识产权试点示范和优势培育、300多家企业开展市(州)级试点示范、94家企业开展“知识产权管理规范”贯标,培育出13家国家级示范企业、77家国家级优势企业,居西部第一。全省企业年度专利申请量在全省的比重由40.03%提升到64.27%;企业年度专利授权量在全省的比重由36.04%提升到69.35%,企业作为我省知识产权创造的主力军地位更加重要、作用更加凸显。

      按照“聚焦产业、专利导航,建立机制、加强保护,搭建平台、强化服务”的工作思路,推动57个省“51025工程”重点产业园区开展省级知识产权试点示范,成都高新区获批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园区,自贡高新区、绵阳高新区获批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园区,认定首批11个省级知识产权示范园区。攀枝花钒钛产业园区、德阳经开区、遂宁经开区、泸州酒业集中发展区等28个试点示范园区搭建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平台,组建产业专利联盟16个(其中自贡高新区硬面新材料产业、广汉经开区石油天然气钻采设备产业、攀枝花钒钛产业、眉山东坡泡菜产业等省级专利联盟4个)。

      落实多点多极支撑发展战略,深入推进重点城市试点示范和强县工程,增强重点区域知识产权综合实力。“十二五”期间,坚持围绕五大经济功能区,布局推动区域中心城市开展国家知识产权试点示范城市工作,提升城市知识产权竞争力;推动具备条件的县(市、区)创建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工程试点示范县(市、区),助力县域经济创新发展。成都市、攀枝花市、绵阳市、德阳市获批成为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宜宾市、自贡市、遂宁市、泸州市获批开展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城市工作。全省地级以上国家知识产权试点示范城市达到8个、居中西部第一。

      双流县、射洪县、宜宾县、郫县、大邑县、新津县、新都区、大安区、翠屏区等9县(区)获批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工程示范县(区),崇州市、广汉市、绵竹市、华蓥市、富顺县、三台县、康定市、青神县、汶川县、游仙区、船山区等28个县(市、区)获批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工程试点县(区)。我省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工程试点示范县(市、区)达37个,居全国第一。

      积极探索知识产权运营,推进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促进知识产权运用和产业化。“十二五”期间,不断加大对专利运用与产业化的激励引导力度。争取省政府设立四川省专利奖,专门设立330万元激励资金。组织我省企事业单位参加中国专利奖评选。省级专利实施与促进专项资金由900万元增长到4800万元、累计1.65亿元。省级专利申请资助资金由200万元增长到1000万元、累计3800万元,支持我省技术含量高、市场前景好的创新成果获取专利权和转化实施。成都、绵阳开展全国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试点和专利保险试点,攀枝花、遂宁经开区、自贡高新区新获批全国质押融资试点。共完成三届四川省专利奖的评选工作,评选出特等奖4项、一等奖14项、二等奖31项、三等奖75项;共获得中国专利金奖2项、优秀奖51项、外观设计优秀奖14项。共促成我省节能环保、新能源等领域200余件专利转让、金额超2亿元,共组织753家企业(个人)的1156个专利项目参加49场全国性专利展会,签订意向性协议金额超5亿元。全省专利实施许可合同备案105份、涉及专利597件、金额31.18亿元。省级专利实施与促进专项资金共支持专利实施产业化项目1269个,带动全省新增专利实施项目38048项、新增产值5863亿元、创利税708亿元,专利质押融资54亿元,居全国第四、西部第一。全省年度专利质押融资金额由“十一五”末的1.57亿元提高到20.39亿元,知识产权运用水平显著提升。

      深入开展“双打”“护航”专项行动,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十二五”期间,坚持紧贴热点、主动出击、联合行动、大造声势,加强重点市场执法检查,依法查处假冒专利违法行为。加强展会执法保护,在西博会、科博会等大型展会设立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站,维护展会知识产权保护秩序。加强“泛珠区域”、川渝两地和省内川北川南片区执法办案协作。实施专利行政执法能力提升工程,建设12330知识产权举报投诉维权服务热线和覆盖全省21市(州)的知识产权维权援助网络平台,积极探索建立专利侵权判定咨询机制,组建西南地区专利行政执法协作调度中心,对东电、东汽、丝丽雅、光明光电等一批我省重点企业应对国内外专利纠纷开展维权援助。会同商务厅编发《企业知识产权海外维权指引》,服务我省企业“走出去”开拓海外市场。制定《构建知识产权纠纷“大调解”工作体系的实施意见》,建立“诉调对接”机制,加强行政执法与司法保护的衔接。

      “十二五”期间,行政执法、行业自律、企业维权三位一体知识产权行政保护维权模式进一步巩固。全省出动专利行政执法人员8500多人次,开展执法检查3195次,检查商品近百万件,立案查处假冒专利1898件;受理专利纠纷案件614件;开展展会执法保护71次,处理专利侵权纠纷及举报投诉121起;培育知识产权保护规范化市场3个,创建无假冒专利商场19个。全省年度办案量从“十一五”末的46件提升到896件。

      培育知识产权服务业,不断满足创新创业的知识产权服务需求。“十二五”期间,按照整合资源、夯实基础、重点培育、提升能力的工作思路,搭建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平台、培育优质知识产权服务机构、加强知识产权服务人才培养、优化知识产权服务环境、发展知识产权服务市场。积极争取西部唯一的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专利审查协作中心落户我省成都,建立国家知识产权局(四川)专利信息中心、国家专利信息传播利用(四川)基地和知识产权出版社专利信息利用试验基地,加快推进优势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专利信息数据库建设,新建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白酒、多晶硅、高速铁路、新材料行业专利数据库8个、累计19个,新建重点企业专利专题数据库83家、累计140家。21个市(州)局建立专利信息传播利用、知识产权远程教育、维权援助和调处厅公共服务平台,28个试点示范园区搭建知识产权服务平台。深入开展专利代办处能力提升试点,完善专利申请优先审查工作制度,积极拓展服务业务,大力推广专利电子申请,截至2015年,我省专利电子申请率达到99.47%、代理机构电子申请率达到99.97%。我省获批全国促进专利代理行业加快发展试点省,新增专利代理机构17家、累计41家,新增分支机构18家、累计26家,居中西部第一。

      加强知识产权宣传培训,推进知识产权文化建设和人才培养。“十二五”期间,以知识产权进党校、进企业、进社会“三进活动”和“两周”活动为载体,坚持集中宣传与日常宣传相结合,每年与全国同步开展知识产权宣传周和中国专利周四川地区宣传活动,共组织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集中宣传活动1474个,发送知识产权宣传资料200余万份,在各类新闻媒体刊登(播出)知识产权稿件1.2万篇次。每年对外发布我省知识产权保护状况白皮书和知识产权保护典型案例,先后承办国家局主办的“中法专利混委会第23次会议”“第四届中国—东盟十国知识产权局长会四川阶段会议”等一系列涉外知识产权交流活动,与台湾建立知识产权交流机制,“泛珠”和川渝知识产权交流合作进一步加强。

      “十二五”期间,按照依托“三进活动”开展培训、加强“三级联动”推进培训、实施“两项管理”规范培训的“332”知识产权培训模式,组织开展扩权强县和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工程试点县政府分管领导知识产权轮训、全省市县知识产权局局长业务轮训、百亿园区和百亿企业知识产权轮训;面向我省装备制造、电子信息、中医药、汽车等行业专业技术人员开展知识产权业务培训,面向我省风力发电、智能电视、锅炉脱硫脱硝、北斗卫星导航等领域骨干企业开展知识产权专题培训。共完成省级重点培训项目95个,培训1.08万人(次)。先后在四川大学、西南交大、电子科大等7所大学设立了1个国家级、6个省级知识产权培训基地,建立中国知识产权远程教育四川平台和11个远程教育分站。全省共举办知识产权培训班、专题讲座、报告会1529期,培训县党政领导干部1.9万人(次),企事业单位19.8万人(次)。我省高校共培养知识产权专业学生676名(其中,研究生30名、本科生646名),我省通过全国专利代理人资格考试473人,执业专利代理人达到323人,获批国家级知识产权高端人才32人。

      “十二五”期间,紧紧围绕知识产权热点难点问题积极开展知识产权研究。共组织四川大学、西南交大、电子科大等10余所高校和研究机构开展《四川高校专利申请维持及实施状况调查研究》《四川省产业园区中小企业专利产业化与专利创业扶持试点》《战略性新兴产业知识产权战略制定与实施研究——以四川省新能源产业为例》《推动专利技术运用与产业化的财政支持政策研究》等课题研究39个,其中,承担国家级课题4项、开展省级课题35项。先后支持晨光化工院、西南化工院、天齐锂业等企事业单位完成《新型氟材料应用及发展专利战略研究》《煤矿瓦斯制液化天然气成套设备与技术专利战略研究》《富锂锰基正极材料专利战略研究》等国家级专利战略推进工程项目6项,为全省知识产权工作提供决策参考。

      加强管理能力和自身建设,为推进知识产权战略深入实施提供有力保障。“十二五”期间,大力加强知识产权管理体系能力建设。省局“三定方案”得到重新修订,内设处室由6个增加到9个,人员编制由50名增加到65名。全省21个市(州)有17个市(州)新组建了政府组成部门的科学技术和知识产权局、占81.0%,其他4个市(州)知识产权局与科技局合署办公;183个县(市、区)中有101个成立了科学技术和知识产权局或知识产权局,占55.2%。全省专利行政执法人员达到430人。省知识产权工作领导小组和全省21个市(州)知识产权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职能进一步加强,每年组织实施《四川省知识产权战略纲要》和《四川省专利战略》两个年度推进计划。“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翻一番”纳入全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五年发展目标,省委将专利申请量、发明专利申请量、专利实施产值和专利执法保护纳入推动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督办目标。

      “十二五”期间,全省各级知识产权局大力加强思想政治建设,自觉讲政治、守纪律、守规矩。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努力践行“三严三实”,切实反“四风”、转作风,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崇廉尚实、敢于担当。认真落实“两个责任”,深入开展正风肃纪活动,进一步规范专利项目实施与监督,大力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认真落实依法治省纲要,全面梳理制定省市两级专利行政权力清单、专利行政责任清单,积极推进专利案件调处、假冒专利案件查处和专利执法强制等行政权力依法规范公开运行。认真落实《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专利行政决策、执行、管理、服务、结果等信息和财政预算决算经费依法向社会公开,不断强化依法行政,为深入实施知识产权战略提供了有力保障。
    责任编辑: 白婉苹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 微信
  • 微博
  • 客户端
  • 头条号
  • 手机版 电脑版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