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大学生创业意愿较强 制约因素有待消除
一、七成大学生对创业发展趋势表示满意,九成大学生对创业表现出程度不同的意愿,近一成大学生打算很快转入创业阶段
从创业发展趋势满意度看,多数受访大学生对目前国家实施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战略持支持态度,70.5%的受访学生对创业发展趋势持满意态度,58.1%的学生认为政府扶持力度较好,51.3%学生认为政策落实力度较好。
图一:创业发展趋势满意度情况表
从创业的意愿看,91%的受访学生有创业的意愿,其中创业意愿很强、较强、一般的分别占19.4%、24.6%和29.2%,创业意愿较弱的占17.9%,只有9%的受访学生表示对创业完全不感兴趣。专科院校学生的创业意愿达94.3%,比本科和硕/博类学生分别高4.9个百分点、4.8个百分点,比教育部直属院校和其它本科类院校分别高6.8个百分点、3.9个百分点;艺体类学生创业意愿达95.1%,比文史财经类和理工农医类学生分别高4.2个百分点、4.8个百分点;男生和女生的创业意愿仅相差1.8个百分点;城镇学生和农村学生创业意愿基本持平。
图二:大学生创业意愿情况表
图三:大学生创业动机情况表
图四:大学生创业迫切性情况表
在创业地域的选择上倾向于大城市和特(超)大城市。近七成的大学生将大城市和特(超)大城市作为最理想的创业之地。选择在成都和北上广深等特(超)大城市创业的占比超过50%。此外,超过六成的大学生倾向于返乡创业。
在创业领域的选择上首先选择与自身兴趣爱好相吻合的领域,占比达45.1%。其次是所学专业相关领域,占比为23.61%;其中学历越高越倾向于选择与所学专业相关联的创业领域,硕/博专业选择所学专业创业的占比达37.9,分别比本科和专科高13.6个百分点、22.7个百分点。相比之下,选择在风险较小以及社会热点领域创业的占比并不高,分别为16.6%和14.1%,反映出目前大学生创业盲目跟风的不多,总体较为务实。
图五:大学生创业领域选择情况
图六:大学生创业形式选择情况
调查显示,目前在影响大学生创业的诸多因素中,列前五位的是:一是缺乏社会经验和人脉关系。有58.5%的受访学生将此因素列为影响创业的首要因素;二是创业实习少,创业经验不足。有55.9%的受访学生认为这是大学生创业路上的第二只拦路虎;三是资金不足难获创业贷款。由于资金问题,让不少大学生的创业梦搁浅。受访学生中有53.8%认为缺少资金对创业构成较大制约;四是对风险承受能力较低。书本知识多,社会实践少,导致大学生对风险承受能力普遍偏低,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大学生创业。47%的受访学生把不想马上创业归咎于风险承受能力较低;五是不易找到适合的创业项目。一些大学生虽有创业意愿,但苦于不知该从何处起步。有三分之一的受访学生认为难以创业的重要原因在于缺少适合的项目。
图七:大学生创业制约因素
调查显示,受访大学生对中央和地方政府已出台的重大财经政策普遍缺乏深入了解,对创业构成不利影响。对扶持鼓励大学生创业的创业补贴、社保补贴、小额担保贷款财政补贴、见习和实习补贴、创业培训补贴等有关政策缺乏了解,其中对相关政策基本了解的分别为17.1%、11.8%、13%、10.8%、10.7%,对相关政策知道一点的分别为43%、32.4%、39.4%、36.3%、31.5%,对相关政策不了解的分别为39.9%、55.8%、47.6%、52.9%、57.8%。
图八:对国家现行政策关注了解情况
从期盼的创业发展趋势看,60.5%的受访学生希望能营造一个更加公平的创业环境,有46.9%的受访学生希望能将鼓励创业的政策落到实处,还有39.1%的受访学生期盼能进一步加大对创业扶持的力度。
图九:大学生期盼的创业发展趋势
图十:大学生期盼的创业扶持政策情况
六、几点建议
大学生是创新创业的潜在生力军,增强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动力与能力直接关乎影响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针对目前多数大学生虽有一定的创业意愿,但普遍缺乏创业实践与能力,创新精神与动力明显不足的现状,提出如下建议:
(一)完善大学生教育创业体系。一是强化创业意识培训。应高度重视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的培养,结合国家发展战略和世界经济、科技发展现状,适度增设创新创业课程,逐步健全完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及相关的评价考核体系。二是强化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大力组织开展校内创业比赛等系列创业实践活动,为在校大学生参与创业实践提高创业能力奠定基础。三是加大创业政策宣传力度,提高宣传效果,让鼓励扶持大学生创业的各项政策深入校园深入大学生人心,进一步激发大学生的创业热情。
(二)强化大学生创业指导服务。一是建立地方与高校两级互动信息服务平台。进一步完善大学生创业网络服务功能,实时为学生提供国家及地方政策、市场动向等信息,做好创业项目对接、知识产权交易等服务。二是实施一站式服务。以大学生创业需求为导向,落实“专人、场地、经费、机构”,在政策、融资、法律、知识产权等方面对自主创业大学生实行持续帮扶、全程指导、一站式服务。三是搭建创业创新平台,地方政府加应强创业园或创业孵化基地建设,高校加强大学科技园建设、加大开放实验室和设备力度,引导并鼓励更多大学生到中小城市、边远地区以及基层创业。
(三)激发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一是清障减负,简化行政审批程序。进一步放宽住所登记限制,削减审批、降低门槛、优化服务,有效激发大学生创业创新的市场活力、发展动力和社会创造力。二是减税降费,为创业创新腾出空间。进一步实施更加积极的税收优惠政策,加大不合理收费的清理力度,最大限度减轻企业负担。
(四)优化大学生创业扶持政策。一是进一步整合资源,优化创业者办公场所和居住条件。有效盘活闲置的商业用房、工业厂房、企业库房、物流设施和家庭住所、租赁房等资源,为大学生创业者提供低成本的办公场和居住条件。二是进一步畅通融资渠道,落实大学生创业资金。运用财税政策,为创业者提供担保贷款、发放求职创业补贴、扶持网络创业,让创业大学生真正享受政策优惠。三是进一步建立健全创业辅导制度,丰富大学生创业者创业经验。实施“导师带徒”计划,邀请创业成功人士、企业家以及有关专家学者具体指导,建立健全创业辅导制度,为“草根创业者”解决难题。
责任编辑:
白婉苹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