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7-14

全国地质灾害应急避险工作现场会在丹巴召开

  • 2015年06月01日 14时39分
  • 来源: 国土资源厅
  • 【字体:
  •   5月27日至28日,全国地质灾害应急避险工作现场会在丹巴县召开。国土资源部党组成员、副部长汪民出席会议强调,做好地质灾害应急避险工作需要有正确的思路和方法,抓住关键环节。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王宁要求在新的起点上夯实地质灾害防治生命工程。省国土资源厅党委书记、厅长杨冬生介绍了我省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特别是应急避险的做法和成功经验。

      会议由国土资源部地质环境司司长关凤峻主持。省政府副秘书长、办公厅主任蔡竞,省国土资源厅党委委员、副厅长徐志文出席了会议。

      汪民在讲话中对我省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他指出,四川省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作为“生命工程”,省委常委会多次研究,省委书记王东明在全省部署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大会上专门就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提出要求,省长魏宏亲自抓,常务副省长王宁担任指挥长,省国土资源厅领导班子成员全部上阵,分片包干,轮流值班,全省层层落实责任,先后采取一系列重大治理措施和综合防范措施。这种努力,最终体现在基层,见效于基层。丹巴县地势陡峻,地质结构破碎,地质灾害隐患点多面广,工作任务十分艰巨,工作条件十分艰苦。在这样一种情况下,他们仍然取得了这样好的工作成效,值得我们很好地学习,全国各地要大力推广四川成功经验。

      汪民指出,做好应急避险,最大限度地避免和减少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特别是避免人员伤亡,是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主要目标和重中之重。近年来,全国各地围绕这个目标,不断强化地质灾害调查巡查排查复查,确定应急避险防范目标;不断健全完善群测群防体系,奠定应急避险基础;不断强化宣传教育培训和演练,提高应急避险能力;不断深入推进地质灾害气象预警预报;不断加强机构人员和基层防灾能力建设,加强应急避险组织保障,地质灾害应急避险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汪民也指出,当前地质灾害应急避险工作还面临着对象不能精准定位、时机难以把握等困难和挑战,为此,做好地质灾害应急避险工作需要有正确的思路和方法,抓住关键环节;要进一步加强领导落实责任、查清隐患明确目标、编制预案防范未然、强化监测夯实基础、启动预案坚决果断、加强培训提高水平、组建队伍保障应急、总结经验交流推广。

      在谈到今年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时,汪民指出,从目前情况看,今年1—4月,全国地质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直接经济损失与去年同比均有所上升,进入5月,防灾形势进一步严峻。汪民强调,各地必须进一步开展地质灾害隐患调查、进一步加强预警预报和群测群防、进一步强化应急处置、进一步提升基层防御能力等工作,突出重点地区和重点时段,强化检查督促指导,确保防范工作有力有序有效;要在前期工作基础上进一步明确责任、落实措施,抓住重点地区不放松,盯牢重点隐患不松懈,求真务实抓落实,尽心尽力尽责任,努力在工作中做到严格责任、严明纪律、严阵以待,全力做好今年汛期工作。

      王宁指出,近年来,我省始终坚持把地质灾害防治作为“生命工程”,坚持将其纳入民生工程,以防为主、防治结合,构建严密的防范体系,探索科学的防灾路径,大力推动地灾避险搬迁安置,使数十万群众远离地质灾害威胁;强化工程治理,对危险程度高、威胁大的4000余处重大地质灾害实施工程治理,为150万人消除地质灾害威胁;坚持全员参与,强化防灾胜于救灾的理念,5年来成功避险地质灾害835起,避免了十余万人的因灾死伤。王宁同时指出,四川当前和今后面临的地质灾害防治任务依然非常繁重,下一步将进一步完善地质灾害防治体系,不断深化防灾机制高效运转,深入扎实地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杨冬生在介绍四川经验时指出,丹巴东谷乡特大泥石流灾害是我省近5年来835起地质灾害成功避险案例的一个缩影。成绩的取得得益于一整套严密的地质灾害应急避险防范体系:党委政府主导的指挥机制是地灾防范的根本优势;科学高效的隐患排查机制是地灾防范的重要前提;群专结合的监测预警机制是地灾防范的坚实基础;立足实战的培训演练机制是地灾防范的有效举措;生命至上的主动提前预防避让机制是地灾防范的关键法宝。

      会议期间汪民、王宁、关凤峻、蔡竞、杨冬生等领导还亲切接见了四川省2014年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代表。

      四川省地质灾害应急指挥部成员单位负责同志,全国地质灾害多发省(区、市)国土资源部门负责同志、我省21个市(州)国土资源局负责同志参加了此次会议并现场考察了丹巴县东谷乡二卡子沟泥石流、建设街和双拥路后山危岩治理工程现场,详细听取了东谷乡泥石流成功避险情况介绍。
    责任编辑: 白婉苹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全国地质灾害应急避险工作现场会在丹巴召开

  • 2015年06月01日 14时39分
  • 来源: 国土资源厅
  •   5月27日至28日,全国地质灾害应急避险工作现场会在丹巴县召开。国土资源部党组成员、副部长汪民出席会议强调,做好地质灾害应急避险工作需要有正确的思路和方法,抓住关键环节。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王宁要求在新的起点上夯实地质灾害防治生命工程。省国土资源厅党委书记、厅长杨冬生介绍了我省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特别是应急避险的做法和成功经验。

      会议由国土资源部地质环境司司长关凤峻主持。省政府副秘书长、办公厅主任蔡竞,省国土资源厅党委委员、副厅长徐志文出席了会议。

      汪民在讲话中对我省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他指出,四川省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作为“生命工程”,省委常委会多次研究,省委书记王东明在全省部署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大会上专门就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提出要求,省长魏宏亲自抓,常务副省长王宁担任指挥长,省国土资源厅领导班子成员全部上阵,分片包干,轮流值班,全省层层落实责任,先后采取一系列重大治理措施和综合防范措施。这种努力,最终体现在基层,见效于基层。丹巴县地势陡峻,地质结构破碎,地质灾害隐患点多面广,工作任务十分艰巨,工作条件十分艰苦。在这样一种情况下,他们仍然取得了这样好的工作成效,值得我们很好地学习,全国各地要大力推广四川成功经验。

      汪民指出,做好应急避险,最大限度地避免和减少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特别是避免人员伤亡,是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主要目标和重中之重。近年来,全国各地围绕这个目标,不断强化地质灾害调查巡查排查复查,确定应急避险防范目标;不断健全完善群测群防体系,奠定应急避险基础;不断强化宣传教育培训和演练,提高应急避险能力;不断深入推进地质灾害气象预警预报;不断加强机构人员和基层防灾能力建设,加强应急避险组织保障,地质灾害应急避险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汪民也指出,当前地质灾害应急避险工作还面临着对象不能精准定位、时机难以把握等困难和挑战,为此,做好地质灾害应急避险工作需要有正确的思路和方法,抓住关键环节;要进一步加强领导落实责任、查清隐患明确目标、编制预案防范未然、强化监测夯实基础、启动预案坚决果断、加强培训提高水平、组建队伍保障应急、总结经验交流推广。

      在谈到今年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时,汪民指出,从目前情况看,今年1—4月,全国地质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直接经济损失与去年同比均有所上升,进入5月,防灾形势进一步严峻。汪民强调,各地必须进一步开展地质灾害隐患调查、进一步加强预警预报和群测群防、进一步强化应急处置、进一步提升基层防御能力等工作,突出重点地区和重点时段,强化检查督促指导,确保防范工作有力有序有效;要在前期工作基础上进一步明确责任、落实措施,抓住重点地区不放松,盯牢重点隐患不松懈,求真务实抓落实,尽心尽力尽责任,努力在工作中做到严格责任、严明纪律、严阵以待,全力做好今年汛期工作。

      王宁指出,近年来,我省始终坚持把地质灾害防治作为“生命工程”,坚持将其纳入民生工程,以防为主、防治结合,构建严密的防范体系,探索科学的防灾路径,大力推动地灾避险搬迁安置,使数十万群众远离地质灾害威胁;强化工程治理,对危险程度高、威胁大的4000余处重大地质灾害实施工程治理,为150万人消除地质灾害威胁;坚持全员参与,强化防灾胜于救灾的理念,5年来成功避险地质灾害835起,避免了十余万人的因灾死伤。王宁同时指出,四川当前和今后面临的地质灾害防治任务依然非常繁重,下一步将进一步完善地质灾害防治体系,不断深化防灾机制高效运转,深入扎实地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杨冬生在介绍四川经验时指出,丹巴东谷乡特大泥石流灾害是我省近5年来835起地质灾害成功避险案例的一个缩影。成绩的取得得益于一整套严密的地质灾害应急避险防范体系:党委政府主导的指挥机制是地灾防范的根本优势;科学高效的隐患排查机制是地灾防范的重要前提;群专结合的监测预警机制是地灾防范的坚实基础;立足实战的培训演练机制是地灾防范的有效举措;生命至上的主动提前预防避让机制是地灾防范的关键法宝。

      会议期间汪民、王宁、关凤峻、蔡竞、杨冬生等领导还亲切接见了四川省2014年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代表。

      四川省地质灾害应急指挥部成员单位负责同志,全国地质灾害多发省(区、市)国土资源部门负责同志、我省21个市(州)国土资源局负责同志参加了此次会议并现场考察了丹巴县东谷乡二卡子沟泥石流、建设街和双拥路后山危岩治理工程现场,详细听取了东谷乡泥石流成功避险情况介绍。
    责任编辑: 白婉苹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 微信
  • 微博
  • 客户端
  • 头条号
  • 手机版 电脑版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