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农畜育种攻关居全国先进行列
一是成果质量持续提升,推动了农业结构调整。育成400多个新品种,创制近1000份新材料。川优6203、宜香优2115、旌优127等11个二级稻终结了“蜀中无好米”的时代;川单418、川麦104、蜀麦969等成为西南地区主导玉米、小麦品种;川藏黑猪、天府肉猪、简州大耳羊、大恒肉鸡、蜀宣花牛等正在打破外来畜禽品种一统天下的格局;作物与畜禽新品种累计推广2.1亿亩、210万头,有力支撑了农业产业结构优化调整。
二是企业能力持续提升,推动了川种发展壮大。鼓励支持种子企业参与创新,大力推动产学研紧密结合、合理分工,种子企业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十二五”期间,8个种子企业担任项目副主持单位,主动吸纳有实力的种子企业参与子专题,成果产业化步伐加快。四川杂交稻已覆盖南方稻区16个省市,省际调剂量占全国35-40%,出口量占全国50%以上,位列全国第一;杂交玉米省际间调剂量和出口量均稳居西南第一;简州大耳羊、大恒肉鸡等已销往20余个省市,有力支撑了“川种”发展。
三是创新能力持续提升,推动了品种升级换代。建立健全了29个创新团队,强化了理论、材料、方法研究,完善了种业创新平台。获授权专利113项、品种权33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省科技进步一等奖近30项。比全国提前两年多开展第4次杂交水稻、第4次杂交玉米和第5次小麦品种更新换代。
按照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关于种业发展的安排部署,牢牢抓住国家“推进海南、甘肃、四川三大国家级育种制种基地建设”的战略机遇,“十三五”育种攻关将在继续推进“三个转变”的基础上,着力“四个强化”,即:强化材料方法创新、强化产量品质提升、强化良种良法配套、强化商业育种方向,进一步聚焦四川优势特色、提高育种攻关标准、加大资源整合力度和大力培育企业主体,支撑引领四川现代农业发展,为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川种”壮大提供有力支撑。
责任编辑:
雷晓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