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7-14

我省部分地区教育信息化工作观察

  • 2014年01月23日 00时00分
  • 来源: 四川教育网
  • 【字体:
  •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并把教育信息化作为其中一项重大改革任务,为教育信息化建设指明了方向,也提出了新要求。

      近年来,我省教育系统在信息化建设中取得了不少成绩,积累了不少经验,也仍然面临很多难题。如何创新机制增加发展信息技术的经费,这些投入如何才能更有效地花在刀刃上?设备和网络到位后,又该如何强化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促进课程改革和教育均衡发展?在教育信息化发展过程中,教育行政部门如何把好质量关,起到推动、监管的作用?本报记者梳理了部分市县的探索和经验,以供借鉴。

      钱从哪里来?

      创新机制 加大投入

      在刚刚过去的2013年底,自贡市教育局出台了一份重要的文件,即《关于进一步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工作的通知》。这份文件提出,从2014年起,各区县要集中统筹生均公用经费的15%用于教育信息化项目建设。

      在投入机制上,自贡市将采取“政府政策支持,企业参与建设,学校购买服务”的新机制。通俗地说,就是由运营商投资建设,教育系统通过购买服务方式支付建设费用,以缓解教育信息化建设资金差额较大、短期内政府财力支持困难的压力。自贡市电教馆负责人介绍说,我们统一建设市级云平台,区县不再单独建设,可避免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最大限度地节约资金,同时避免各区县学校软件资源五花八门,教材、软件不匹配,重复建设,“信息孤岛”等问题。

      宜宾市翠屏区也创新了投入机制,采取区校联建方式调动学校和教师的积极性。2013年,翠屏区实施“专任教师人人配电脑”计划,政府出60%(或70%),学校出40%(或30%)。学校不再等、靠、要,纷纷打报告要求采购办公电脑。以翠屏区邱场中心校为例,该校依靠自身力量先后投入150多万元,仅2013年就投入91万元用于电子白板和校园电视网等信息技术装备。目前,该校每间教室都装备了最新型的多媒体交互式电子白板系统。

      华蓥市早在2009年就建成了教育城域网,实现校校通光纤宽带网络。2013年,该市成建制实现班班通多媒体远程教学,甚至连村小教学点也实现了数字教学资源全覆盖。

      威远县则从2010年开始加大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投入力度。截至目前,该县在教育装备上共投入5500万元。威远县副县长林文说,威远县教育城域网投入使用,“三通两平台”建设取得重大进展,明显改善了薄弱学校的办学条件,缩小了城乡办学差距。

      怎么用得好?

      培训引路 应用驱动

      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对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这既是重大机遇,也是严峻挑战。当前,大部分教师计算机水平不高,使用“班班通”并不是很熟练,更何况投影仪等信息设备的故障率较高,这些因素对信息技术的使用效率产生很大影响。威远县从教育局到各级各类学校都成立了“三支队伍”,即专家队伍、培训队伍、维修队伍,为打造“班班通”高效课堂作出努力。

      提升教师用的能力,培训是主渠道。从2011年到2013年上半年,德阳市全面完成中央电教馆和省电教馆在该市开展的“灾区教师第四轮现代教育技术运用培训项目”、“英特尔未来教育基础课程培训项目”等多项培训。近年来,该市共完成国家级及省级培训168人次,市级培训2621人次,县级培训6834人次。

      翠屏区以项目推进方式引入了信息化认证式培训,将技术培训与应用培训相结合,将培训者培训和全员培训相结合;将校本培训与片区培训相结合;将“培(训)”“考(试)”结合,使培训不再流于形式。同时,建立了“信息技术教师QQ群”、“城域网技术管理与支持QQ群”等,成立了一支高效、专业的技术维护体系。

      当前,绵竹市已形成了容量超过30T的开放式教育教学资源系统,并涵盖小学到高中的每一堂课。在此基础上,该市推行教师网络“电子备课”,促进教师主动使用信息化技术,大大提高了教师们的备课效率,使教育信息化应用成为一种教学常态。

      应用驱动是教育信息化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这越来越成为一种共识。自贡市提出,到2015年全市所有中小学教师能使用信息技术进行课堂教学,90%中小学学生有一个网络学习空间。

      如何监管好?

      评估导向 强化监测

      推进教育信息化,一方面是要舍得给钱买设备,要大胆地用起来,另一方面也要加强监督、监管,把钱花在刀刃上,确保设备质量,督促用起来。德阳市教育局成立了采购工作领导小组,组织有关专家到校进行政府招标采购教学仪器设备产品质量的验收,对有问题的,要求中标商必须进行整改,直到专家签字认可为止、把好质量关。

      在对区县考核上,泸州市主要是确保能够“建得起来”。该市先是编制教育信息化的总体规划,分年度向各区县下达目标任务,实行“年度交账”考核,并将考核结果计入各区县人民政府年度目标绩效考核。在教师考核上,主要是确保能够“用得起来”。该市将教育信息化培训作为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重要内容,每名教师每年必须参加信息技术培训并通过测试。同时,将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等级考试列入职称评定的必备条件,实行“一票否决”。

      “应用”是推进教育信息化的着力点。但是,我们如何知道教师和学生到底用没用起来,该怎么监测?宜宾市在这方面动了不少脑筋,他们自主研发了《现代教育技术装备管理软件》,动态掌握学校装备品种数量和均衡教育达标情况,既为领导提供装备决策参考,又掌握学校能开展应用的条件。目前,该市已有7个县开展了应用,针对性破解了“只配不用”的难题。此外,宜宾市还分春秋两季抽测学生动手操作,以促教促用。

      翠屏区则坚持开展一年一度的教育信息化、技术装备工作专项督导评估检查,突出信息化工作的建、培、管、用、研综合评估,将评估结果列入学校年终督导评估等次,与学校绩效、教师绩效挂钩。对评估不达标的学校,综合评估降低一个等次处理。
    责任编辑: 雷晓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我省部分地区教育信息化工作观察

  • 2014年01月23日 00时00分
  • 来源: 四川教育网
  •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并把教育信息化作为其中一项重大改革任务,为教育信息化建设指明了方向,也提出了新要求。

      近年来,我省教育系统在信息化建设中取得了不少成绩,积累了不少经验,也仍然面临很多难题。如何创新机制增加发展信息技术的经费,这些投入如何才能更有效地花在刀刃上?设备和网络到位后,又该如何强化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促进课程改革和教育均衡发展?在教育信息化发展过程中,教育行政部门如何把好质量关,起到推动、监管的作用?本报记者梳理了部分市县的探索和经验,以供借鉴。

      钱从哪里来?

      创新机制 加大投入

      在刚刚过去的2013年底,自贡市教育局出台了一份重要的文件,即《关于进一步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工作的通知》。这份文件提出,从2014年起,各区县要集中统筹生均公用经费的15%用于教育信息化项目建设。

      在投入机制上,自贡市将采取“政府政策支持,企业参与建设,学校购买服务”的新机制。通俗地说,就是由运营商投资建设,教育系统通过购买服务方式支付建设费用,以缓解教育信息化建设资金差额较大、短期内政府财力支持困难的压力。自贡市电教馆负责人介绍说,我们统一建设市级云平台,区县不再单独建设,可避免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最大限度地节约资金,同时避免各区县学校软件资源五花八门,教材、软件不匹配,重复建设,“信息孤岛”等问题。

      宜宾市翠屏区也创新了投入机制,采取区校联建方式调动学校和教师的积极性。2013年,翠屏区实施“专任教师人人配电脑”计划,政府出60%(或70%),学校出40%(或30%)。学校不再等、靠、要,纷纷打报告要求采购办公电脑。以翠屏区邱场中心校为例,该校依靠自身力量先后投入150多万元,仅2013年就投入91万元用于电子白板和校园电视网等信息技术装备。目前,该校每间教室都装备了最新型的多媒体交互式电子白板系统。

      华蓥市早在2009年就建成了教育城域网,实现校校通光纤宽带网络。2013年,该市成建制实现班班通多媒体远程教学,甚至连村小教学点也实现了数字教学资源全覆盖。

      威远县则从2010年开始加大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投入力度。截至目前,该县在教育装备上共投入5500万元。威远县副县长林文说,威远县教育城域网投入使用,“三通两平台”建设取得重大进展,明显改善了薄弱学校的办学条件,缩小了城乡办学差距。

      怎么用得好?

      培训引路 应用驱动

      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对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这既是重大机遇,也是严峻挑战。当前,大部分教师计算机水平不高,使用“班班通”并不是很熟练,更何况投影仪等信息设备的故障率较高,这些因素对信息技术的使用效率产生很大影响。威远县从教育局到各级各类学校都成立了“三支队伍”,即专家队伍、培训队伍、维修队伍,为打造“班班通”高效课堂作出努力。

      提升教师用的能力,培训是主渠道。从2011年到2013年上半年,德阳市全面完成中央电教馆和省电教馆在该市开展的“灾区教师第四轮现代教育技术运用培训项目”、“英特尔未来教育基础课程培训项目”等多项培训。近年来,该市共完成国家级及省级培训168人次,市级培训2621人次,县级培训6834人次。

      翠屏区以项目推进方式引入了信息化认证式培训,将技术培训与应用培训相结合,将培训者培训和全员培训相结合;将校本培训与片区培训相结合;将“培(训)”“考(试)”结合,使培训不再流于形式。同时,建立了“信息技术教师QQ群”、“城域网技术管理与支持QQ群”等,成立了一支高效、专业的技术维护体系。

      当前,绵竹市已形成了容量超过30T的开放式教育教学资源系统,并涵盖小学到高中的每一堂课。在此基础上,该市推行教师网络“电子备课”,促进教师主动使用信息化技术,大大提高了教师们的备课效率,使教育信息化应用成为一种教学常态。

      应用驱动是教育信息化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这越来越成为一种共识。自贡市提出,到2015年全市所有中小学教师能使用信息技术进行课堂教学,90%中小学学生有一个网络学习空间。

      如何监管好?

      评估导向 强化监测

      推进教育信息化,一方面是要舍得给钱买设备,要大胆地用起来,另一方面也要加强监督、监管,把钱花在刀刃上,确保设备质量,督促用起来。德阳市教育局成立了采购工作领导小组,组织有关专家到校进行政府招标采购教学仪器设备产品质量的验收,对有问题的,要求中标商必须进行整改,直到专家签字认可为止、把好质量关。

      在对区县考核上,泸州市主要是确保能够“建得起来”。该市先是编制教育信息化的总体规划,分年度向各区县下达目标任务,实行“年度交账”考核,并将考核结果计入各区县人民政府年度目标绩效考核。在教师考核上,主要是确保能够“用得起来”。该市将教育信息化培训作为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重要内容,每名教师每年必须参加信息技术培训并通过测试。同时,将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等级考试列入职称评定的必备条件,实行“一票否决”。

      “应用”是推进教育信息化的着力点。但是,我们如何知道教师和学生到底用没用起来,该怎么监测?宜宾市在这方面动了不少脑筋,他们自主研发了《现代教育技术装备管理软件》,动态掌握学校装备品种数量和均衡教育达标情况,既为领导提供装备决策参考,又掌握学校能开展应用的条件。目前,该市已有7个县开展了应用,针对性破解了“只配不用”的难题。此外,宜宾市还分春秋两季抽测学生动手操作,以促教促用。

      翠屏区则坚持开展一年一度的教育信息化、技术装备工作专项督导评估检查,突出信息化工作的建、培、管、用、研综合评估,将评估结果列入学校年终督导评估等次,与学校绩效、教师绩效挂钩。对评估不达标的学校,综合评估降低一个等次处理。
    责任编辑: 雷晓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 微信
  • 微博
  • 客户端
  • 头条号
  • 手机版 电脑版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