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7-14

7月1-9日全省共发生地质灾害243起 组织3.7万人次群众避让撤离

  • 2013年07月10日 00时00分
  • 来源: 四川省国土资源厅网站
  • 【字体:
  •   我省主汛期来临,全省大部分地区尤其是“4·20”及“5·12”地震灾区连续出现区域性强降雨天气过程。在强降雨诱发下,7月1日至9日,全省共发生地质灾害243起,组织3.7万人次群众主动避让撤离,实现地质灾害成功避险17起,避免了169人因灾伤亡。7月9日上午四川省已启动地质灾害一级响应并于7月9日晚紧急召开全省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视频会商会,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进行再动员再部署。四川省国土资源厅党委书记、厅长杨冬生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厅党委委员、副厅长徐志文通报近期我省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情况。会议由厅党委委员、副厅长毕胜主持。厅党委委员、纪委书记李学军出席会议。

      杨冬生强调,两次大震后地质灾害将成为长时间威胁灾区群众生命财安全的重要因素,因此必须充分认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已呈现出来的持续严峻局面,严密关注频发的极端天气所带来的地质灾害风险,全面落实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各项措施。

      他指出,从近年来的防灾工作情况来看,主动预防避让工作仍是并且将在很长一段时期内是避免因灾重大群死群伤事件发生的最为行之有效的举措。在当前必须紧紧抓住五个关键环节,将主动预防避让工作更加深入地推进下去。一是要逐级强化并落实防灾工作的主体责任。二是要充分依靠专业技术人员,积极开展隐患排查,主动发现隐患险情,积极采取措施。继续深入乡镇、学校、村社、在建工地、景区、矿山等区域开展防灾避险知识宣传培训,加强基层干部群众尤其是防灾责任人、监测员、受威胁群众的防灾知识技能培训与应急避险演练,不断增强其识灾报灾、监测预警和主动预防避让的能力。三是要抓紧研究建立和完善动态的地质灾害风险等级预报,因地制宜地制定不同地质灾害风险等级的应急响应要求。充分发挥一线监测人员、防灾责任人的临场判断和决策作用,密切关注当地的雨情、汛情及灾情、险情,随时监测危险区和隐患点的变化情况,发现险情及时组织受威胁群众主动避让撤离,确保人员安全。要高度警惕降雨滞后效应,对于降雨期间主动避让群众,要在降雨后经核查确保没有灾害迹象方能返回居住地,以确保安全。四是要对在建工程、露天作业矿山、分散农户等防灾薄弱环节以及靠山靠崖、沟口、泥石流扇等潜在地质灾害高风险地段和强降雨天气过程等重点时段,各地要及早做出有针对性的防灾预案和安排部署,并采取县、乡、村、社及部门(行业)有关人员逐级逐层分片包干方式组织开展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五是要积极健全和完善主动预防避让激励制度。按照“以补代奖”的方式,研究制定对组织实施地质灾害成功避让作出突出贡献的监测人员和其他有功人员的鼓励办法。要通过这种激励机制的建立,最大限度的激发基层干部群众的工作热情,夯实主动预防避让工作的群众基础。

      徐志文在通报中指出:6月中下旬以来,我省先后出现4次区域性强降雨天气,暴雨天数为近20年最多,全省平均降水量为376.6毫米,比常年偏多19%,位列历史同期第2位。全省有13站降水为历史同期第1位。截至目前,今年以来,全省共发生地质灾害598起,组织近8.9万人次群众主动避让撤离,实现地质灾害成功避险37起,避免了893人因灾伤亡。其中7月,全省共发生地质灾害243起,组织3.7万人次群众主动避让撤离,实现地质灾害成功避险17起,避免了169人因灾伤亡。

      在通报中,徐志文还特别强调,根据气象台预测,7月份还将有5次集中降雨过程,川西高原北部、盆地北部降水量较常年均值偏多1—2成。分析今年汛期降雨情况,有以下特点:一是强降雨天气来得早。二是降雨量大。因此,全省尤其是地震灾区防灾形势极为严峻,芦山、汶川地震灾区要高度重视各类地震次生地质灾害防范;川西高原地区要做好沟口、泥石流堆积扇、陡坡陡崖、在建工程等地质灾害的防治;川东北,川南低、中山地区要注意连续性、区域性强降雨天气过程崩塌、滑坡的预防;盆地丘陵地区人口相对密集,特别是注意场镇、学校等人口聚焦区周边地质灾害的防范。

      会上,成都、德阳、雅安汇报了雨情、灾情、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情况。厅相关处室及直属单位负责同志在主会场参加了会议。各市(州)国土资源局主要负责同志、分管领导及地环科、地环站负责同志在各地分会场出席会议。

      

      
    责任编辑: 雷晓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7月1-9日全省共发生地质灾害243起 组织3.7万人次群众避让撤离

  • 2013年07月10日 00时00分
  • 来源: 四川省国土资源厅网站
  •   我省主汛期来临,全省大部分地区尤其是“4·20”及“5·12”地震灾区连续出现区域性强降雨天气过程。在强降雨诱发下,7月1日至9日,全省共发生地质灾害243起,组织3.7万人次群众主动避让撤离,实现地质灾害成功避险17起,避免了169人因灾伤亡。7月9日上午四川省已启动地质灾害一级响应并于7月9日晚紧急召开全省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视频会商会,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进行再动员再部署。四川省国土资源厅党委书记、厅长杨冬生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厅党委委员、副厅长徐志文通报近期我省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情况。会议由厅党委委员、副厅长毕胜主持。厅党委委员、纪委书记李学军出席会议。

      杨冬生强调,两次大震后地质灾害将成为长时间威胁灾区群众生命财安全的重要因素,因此必须充分认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已呈现出来的持续严峻局面,严密关注频发的极端天气所带来的地质灾害风险,全面落实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各项措施。

      他指出,从近年来的防灾工作情况来看,主动预防避让工作仍是并且将在很长一段时期内是避免因灾重大群死群伤事件发生的最为行之有效的举措。在当前必须紧紧抓住五个关键环节,将主动预防避让工作更加深入地推进下去。一是要逐级强化并落实防灾工作的主体责任。二是要充分依靠专业技术人员,积极开展隐患排查,主动发现隐患险情,积极采取措施。继续深入乡镇、学校、村社、在建工地、景区、矿山等区域开展防灾避险知识宣传培训,加强基层干部群众尤其是防灾责任人、监测员、受威胁群众的防灾知识技能培训与应急避险演练,不断增强其识灾报灾、监测预警和主动预防避让的能力。三是要抓紧研究建立和完善动态的地质灾害风险等级预报,因地制宜地制定不同地质灾害风险等级的应急响应要求。充分发挥一线监测人员、防灾责任人的临场判断和决策作用,密切关注当地的雨情、汛情及灾情、险情,随时监测危险区和隐患点的变化情况,发现险情及时组织受威胁群众主动避让撤离,确保人员安全。要高度警惕降雨滞后效应,对于降雨期间主动避让群众,要在降雨后经核查确保没有灾害迹象方能返回居住地,以确保安全。四是要对在建工程、露天作业矿山、分散农户等防灾薄弱环节以及靠山靠崖、沟口、泥石流扇等潜在地质灾害高风险地段和强降雨天气过程等重点时段,各地要及早做出有针对性的防灾预案和安排部署,并采取县、乡、村、社及部门(行业)有关人员逐级逐层分片包干方式组织开展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五是要积极健全和完善主动预防避让激励制度。按照“以补代奖”的方式,研究制定对组织实施地质灾害成功避让作出突出贡献的监测人员和其他有功人员的鼓励办法。要通过这种激励机制的建立,最大限度的激发基层干部群众的工作热情,夯实主动预防避让工作的群众基础。

      徐志文在通报中指出:6月中下旬以来,我省先后出现4次区域性强降雨天气,暴雨天数为近20年最多,全省平均降水量为376.6毫米,比常年偏多19%,位列历史同期第2位。全省有13站降水为历史同期第1位。截至目前,今年以来,全省共发生地质灾害598起,组织近8.9万人次群众主动避让撤离,实现地质灾害成功避险37起,避免了893人因灾伤亡。其中7月,全省共发生地质灾害243起,组织3.7万人次群众主动避让撤离,实现地质灾害成功避险17起,避免了169人因灾伤亡。

      在通报中,徐志文还特别强调,根据气象台预测,7月份还将有5次集中降雨过程,川西高原北部、盆地北部降水量较常年均值偏多1—2成。分析今年汛期降雨情况,有以下特点:一是强降雨天气来得早。二是降雨量大。因此,全省尤其是地震灾区防灾形势极为严峻,芦山、汶川地震灾区要高度重视各类地震次生地质灾害防范;川西高原地区要做好沟口、泥石流堆积扇、陡坡陡崖、在建工程等地质灾害的防治;川东北,川南低、中山地区要注意连续性、区域性强降雨天气过程崩塌、滑坡的预防;盆地丘陵地区人口相对密集,特别是注意场镇、学校等人口聚焦区周边地质灾害的防范。

      会上,成都、德阳、雅安汇报了雨情、灾情、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情况。厅相关处室及直属单位负责同志在主会场参加了会议。各市(州)国土资源局主要负责同志、分管领导及地环科、地环站负责同志在各地分会场出席会议。

      

      
    责任编辑: 雷晓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 微信
  • 微博
  • 客户端
  • 头条号
  • 手机版 电脑版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