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7-14

四川省第三测绘工程院测绘人第一时间驰援灾区

  • 2013年04月27日 00时00分
  • 来源: 省测绘地理信息局
  • 【字体:
  •   时隔近5年,地震再一次无情地肆虐巴蜀大地。这一次坚强的四川人民再一次凝聚力量,众志成城,共克时艰。灾情就是命令,四川省第三测绘工程院测绘人第一时间驰援芦山地震灾区,再显测绘先锋本色。

     

     

    车载移动测量系统获取芦山县城严重受损区域三维实景影像


      驰援芦山

      4月20日上午8点半,地震刚刚过去半小时。此时,大多数人还陷于惊恐中,在四川省第三测绘工程院住宿区内,可以见到很多穿着睡衣,披着床单,站在操场上避震的人们。然而他们不知道,有一群测绘应急保障队员已经整装待发,准备开赴芦山县城地震灾区。 

      “立即启动应急测绘预案,半小时内人员必须集结完毕,立即调试车载移动测量系统,随时待命准备进入芦山地震灾区。”四川省第三测绘工程院院长张云在电话里急促而果断地部署着应急测绘保障工作。 

      在雅安市芦山县发生7.0级地震之后,张云迅速召集院班子成员紧急研究测绘应急保障工作,确定了“全面调动、快速行动、最优投入”的工作原则。 

      接到院紧急通知的四分院应急测绘人员来不及安顿家里的亲人,在支部书记王勇的带领下不顾余震的威胁,立即响应,在半个小时内迅速集结到院基地,并立即准备好发电机、帐篷、干粮等必须的物资,准确快速地调试好仪器装备。一切就绪,10:50分,“上车,出发!”随着副院长李胜一声号令,该院应急测绘队伍在他的带领下从成都新都基地出发,火速驰援芦山地震灾区。在开赴地震灾区的途中,队伍得知国道318、省道210因为地震破坏,加之救援车辆严重拥堵,不能通行,此时李胜果断决定队伍改道走荥经县,经天全县,到达芦山县城。一路上余震不断,路上随处可见有受伤的人员,以及被损毁的房屋和车辆。在途经两河口峡谷时,不时有飞石落下,十分危险。但灾情十万火急,该院应急测绘队伍不顾自身安危,毅然决定冲过去。在具有丰富野外驾驶经验的党员肖仁甫、王雄的冷静驾驶下,车队涉险通过了重重危险路段。事后,应急测绘队员彭剑秋回忆道:“当天进入灾区确实很后怕,这些经历都不敢告诉家里人。”

     


      调试GPS接收机

     

      历经重重考验,该院应急测绘保障队伍当天下午5点30分终于到达了芦山县城。尽管奔波了近七个小时,但队伍到达后来不及休整,立即投入到测绘应急保障工作中,10分钟内迅速建立了工作基站,完成了设备调校,车载移动测量系统立即开始对芦山县城严重受损区域进行三维实景影像采集。测量系统和工作人员在受损的房屋和道路间穿梭,经过半个多小时的紧张工作,迅速完成了县城1平方公里严重受损区域的三维影像采集。为了及时提供应急测绘成果,满足我省抗震救灾需求,测绘队员不顾疲劳和饥饿,连续奋战,立即折返新都基地,到达新都已是晚上11点,此时测绘队员已经有15个小时没有吃上一口热饭,仅靠矿泉水和面包充饥。但灾情紧急,共青团干部彭剑秋等应急测绘人员克服疲劳,连续奋战,马上进行数据处理,经过一夜的不眠不休,于4月21日早上8点前成功向省应急测绘指挥中心提供了芦山老县城360°三维可量测实景影像,相关数据最终送交省抗震救灾应急指挥中心。为有效保障数据应用,已经有24个小时没有丝毫休息的彭剑秋,又赶赴省抗震救灾应急指挥中心提供技术支持,为灾情评估和科学救灾随时提供决策依据。

      心系八家村 

      地震发生后,川局“挂包帮”帮扶村——雅安碧峰峡镇八家村特别牵动着四川测绘地理信息人的心,当地距离此次芦山地震震中仅20多公里。在地震发生后短短十余分钟,局党组书记、局长马赟,局纪检组长、机关党委书记涂军立即电话联系四川省第三测绘工程院八家村帮扶干部吴国勇,让其转达全局对八家村的关切和慰问,表示将尽力提供援助,希望村里尽快组织生产自救、确保人员安全,同时要求吴国勇尽快到现场了解灾情。


     


      八家村房屋在地震中严重损毁


      “在地震的当天,苦于没有通行证,不能马上赶到帮扶村及时了解情况,真的是心急如焚,毕竟在那里工作生活了那么久,有感情。”吴国勇感慨地说道。21号一早,当得知川局已经申请到通行证后,吴国勇立即到川局测绘应急指挥中心领取通行证,并接受送去帮扶村所在地救灾专用图的任务。为了及时到灾区了解灾情,把救灾急需的专用图送到碧峰峡镇领导手中,吴国勇顾不上吃饭,冒着飞石的危险,驾车火速奔赴八家村。 

      当天中午2点过,吴国勇终于到达八家村与镇干部、村干部汇合。当看到帮扶多年,倾注了四川测绘地理信息人无数汗水的八家村,被地震破坏得满目疮痍,吴国勇心里很不好受。当看到“有手有脚有条命,天大的困难能战胜”的抗震标语,看到八家村村民自力更生、不等不靠、互助自救,从危房中抢运物品财产,就地取材搭建竹子雨棚,搬砖搭灶生火做饭的忙碌身影,吴国勇也立即投入工作,和当地干部分工,组成两个小组,分别到下属10个生产队的村民家中查看灾情并组织生产自救。他们挨家挨户到受灾的村民家中了解灾情,拍照取证,此时余震不断,但为了安抚受到惊吓的灾民,吴国勇不顾余震,不顾随时掉下来的瓦片和危房随时可能发生的倒塌,一家一户走访,提醒村民不要到危房中去,避免余震带来的再次伤害,安抚大家要相信政府和社会的援助。一直到晚上7点多,吴国勇走访了200多户灾民,经过汇总调查情况,充分了解到了整个八家村的受灾情况。 

      碧峰峡镇10个村,其中八家村受灾最为严重,八家村共有受灾人口1535人,全村房屋倒塌的有60户、250间,严重损毁的有230户、890间,一般性损毁的有135户、667间,所幸没有重大的人员伤亡。吴国勇立即将灾情汇报给局党组,为救灾帮扶决策提供了至关重要的信息。抗震救灾,不停不休。吴国勇此时依然没有停歇,晚上9点多,广东红十字会的救灾物资到达八家村,吴国勇及时组织救灾物资分配,一直忙到晚上11点多,12点才吃晚饭。由于镇上的房屋裂缝严重,根本不敢再住,当晚吴国勇就在汽车上住了一晚。

     


      捐助帐篷 


      21日下午5点半,吴国勇了解到八家村村民缺乏临时住所的消息后,迅速汇报。院长张云得到消息后,立即部署,要求尽最大力量支援八家村,并立即安排一分院、六分院、装备科、后勤中心全力组织救灾物资。相关部门迅速行动,一个半小时内将全院仅有的4顶面积18平米,可容纳16至20人的帐篷准备就绪。张云再三嘱托:“大家要迅速安全地抵达灾区并将物资交给碧峰峡政府,由政府统一发放,连夜返回,灾区吃住紧张,不要增加灾区压力和负担。”队伍在曾经有过多次深入汶川地震灾区的党员朱发友的带领下于下午7点准时出发。由于出发时间较晚,天色昏暗,加上余震不断,车队克服各种困难,于晚上10点安全抵达碧峰峡镇,终于将救灾帐篷交到政府的手上,解决了八家村受灾村民住宿的燃眉之急。

      大灾无情,人间有爱。目前该院广大职工正在奉献爱心,积极捐款,援助地震灾区。院党委正积极谋划,对下一步的测绘应急保障工作以及灾后重建进行了部署。

    责任编辑: 高正纯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四川省第三测绘工程院测绘人第一时间驰援灾区

  • 2013年04月27日 00时00分
  • 来源: 省测绘地理信息局
  •   时隔近5年,地震再一次无情地肆虐巴蜀大地。这一次坚强的四川人民再一次凝聚力量,众志成城,共克时艰。灾情就是命令,四川省第三测绘工程院测绘人第一时间驰援芦山地震灾区,再显测绘先锋本色。

     

     

    车载移动测量系统获取芦山县城严重受损区域三维实景影像


      驰援芦山

      4月20日上午8点半,地震刚刚过去半小时。此时,大多数人还陷于惊恐中,在四川省第三测绘工程院住宿区内,可以见到很多穿着睡衣,披着床单,站在操场上避震的人们。然而他们不知道,有一群测绘应急保障队员已经整装待发,准备开赴芦山县城地震灾区。 

      “立即启动应急测绘预案,半小时内人员必须集结完毕,立即调试车载移动测量系统,随时待命准备进入芦山地震灾区。”四川省第三测绘工程院院长张云在电话里急促而果断地部署着应急测绘保障工作。 

      在雅安市芦山县发生7.0级地震之后,张云迅速召集院班子成员紧急研究测绘应急保障工作,确定了“全面调动、快速行动、最优投入”的工作原则。 

      接到院紧急通知的四分院应急测绘人员来不及安顿家里的亲人,在支部书记王勇的带领下不顾余震的威胁,立即响应,在半个小时内迅速集结到院基地,并立即准备好发电机、帐篷、干粮等必须的物资,准确快速地调试好仪器装备。一切就绪,10:50分,“上车,出发!”随着副院长李胜一声号令,该院应急测绘队伍在他的带领下从成都新都基地出发,火速驰援芦山地震灾区。在开赴地震灾区的途中,队伍得知国道318、省道210因为地震破坏,加之救援车辆严重拥堵,不能通行,此时李胜果断决定队伍改道走荥经县,经天全县,到达芦山县城。一路上余震不断,路上随处可见有受伤的人员,以及被损毁的房屋和车辆。在途经两河口峡谷时,不时有飞石落下,十分危险。但灾情十万火急,该院应急测绘队伍不顾自身安危,毅然决定冲过去。在具有丰富野外驾驶经验的党员肖仁甫、王雄的冷静驾驶下,车队涉险通过了重重危险路段。事后,应急测绘队员彭剑秋回忆道:“当天进入灾区确实很后怕,这些经历都不敢告诉家里人。”

     


      调试GPS接收机

     

      历经重重考验,该院应急测绘保障队伍当天下午5点30分终于到达了芦山县城。尽管奔波了近七个小时,但队伍到达后来不及休整,立即投入到测绘应急保障工作中,10分钟内迅速建立了工作基站,完成了设备调校,车载移动测量系统立即开始对芦山县城严重受损区域进行三维实景影像采集。测量系统和工作人员在受损的房屋和道路间穿梭,经过半个多小时的紧张工作,迅速完成了县城1平方公里严重受损区域的三维影像采集。为了及时提供应急测绘成果,满足我省抗震救灾需求,测绘队员不顾疲劳和饥饿,连续奋战,立即折返新都基地,到达新都已是晚上11点,此时测绘队员已经有15个小时没有吃上一口热饭,仅靠矿泉水和面包充饥。但灾情紧急,共青团干部彭剑秋等应急测绘人员克服疲劳,连续奋战,马上进行数据处理,经过一夜的不眠不休,于4月21日早上8点前成功向省应急测绘指挥中心提供了芦山老县城360°三维可量测实景影像,相关数据最终送交省抗震救灾应急指挥中心。为有效保障数据应用,已经有24个小时没有丝毫休息的彭剑秋,又赶赴省抗震救灾应急指挥中心提供技术支持,为灾情评估和科学救灾随时提供决策依据。

      心系八家村 

      地震发生后,川局“挂包帮”帮扶村——雅安碧峰峡镇八家村特别牵动着四川测绘地理信息人的心,当地距离此次芦山地震震中仅20多公里。在地震发生后短短十余分钟,局党组书记、局长马赟,局纪检组长、机关党委书记涂军立即电话联系四川省第三测绘工程院八家村帮扶干部吴国勇,让其转达全局对八家村的关切和慰问,表示将尽力提供援助,希望村里尽快组织生产自救、确保人员安全,同时要求吴国勇尽快到现场了解灾情。


     


      八家村房屋在地震中严重损毁


      “在地震的当天,苦于没有通行证,不能马上赶到帮扶村及时了解情况,真的是心急如焚,毕竟在那里工作生活了那么久,有感情。”吴国勇感慨地说道。21号一早,当得知川局已经申请到通行证后,吴国勇立即到川局测绘应急指挥中心领取通行证,并接受送去帮扶村所在地救灾专用图的任务。为了及时到灾区了解灾情,把救灾急需的专用图送到碧峰峡镇领导手中,吴国勇顾不上吃饭,冒着飞石的危险,驾车火速奔赴八家村。 

      当天中午2点过,吴国勇终于到达八家村与镇干部、村干部汇合。当看到帮扶多年,倾注了四川测绘地理信息人无数汗水的八家村,被地震破坏得满目疮痍,吴国勇心里很不好受。当看到“有手有脚有条命,天大的困难能战胜”的抗震标语,看到八家村村民自力更生、不等不靠、互助自救,从危房中抢运物品财产,就地取材搭建竹子雨棚,搬砖搭灶生火做饭的忙碌身影,吴国勇也立即投入工作,和当地干部分工,组成两个小组,分别到下属10个生产队的村民家中查看灾情并组织生产自救。他们挨家挨户到受灾的村民家中了解灾情,拍照取证,此时余震不断,但为了安抚受到惊吓的灾民,吴国勇不顾余震,不顾随时掉下来的瓦片和危房随时可能发生的倒塌,一家一户走访,提醒村民不要到危房中去,避免余震带来的再次伤害,安抚大家要相信政府和社会的援助。一直到晚上7点多,吴国勇走访了200多户灾民,经过汇总调查情况,充分了解到了整个八家村的受灾情况。 

      碧峰峡镇10个村,其中八家村受灾最为严重,八家村共有受灾人口1535人,全村房屋倒塌的有60户、250间,严重损毁的有230户、890间,一般性损毁的有135户、667间,所幸没有重大的人员伤亡。吴国勇立即将灾情汇报给局党组,为救灾帮扶决策提供了至关重要的信息。抗震救灾,不停不休。吴国勇此时依然没有停歇,晚上9点多,广东红十字会的救灾物资到达八家村,吴国勇及时组织救灾物资分配,一直忙到晚上11点多,12点才吃晚饭。由于镇上的房屋裂缝严重,根本不敢再住,当晚吴国勇就在汽车上住了一晚。

     


      捐助帐篷 


      21日下午5点半,吴国勇了解到八家村村民缺乏临时住所的消息后,迅速汇报。院长张云得到消息后,立即部署,要求尽最大力量支援八家村,并立即安排一分院、六分院、装备科、后勤中心全力组织救灾物资。相关部门迅速行动,一个半小时内将全院仅有的4顶面积18平米,可容纳16至20人的帐篷准备就绪。张云再三嘱托:“大家要迅速安全地抵达灾区并将物资交给碧峰峡政府,由政府统一发放,连夜返回,灾区吃住紧张,不要增加灾区压力和负担。”队伍在曾经有过多次深入汶川地震灾区的党员朱发友的带领下于下午7点准时出发。由于出发时间较晚,天色昏暗,加上余震不断,车队克服各种困难,于晚上10点安全抵达碧峰峡镇,终于将救灾帐篷交到政府的手上,解决了八家村受灾村民住宿的燃眉之急。

      大灾无情,人间有爱。目前该院广大职工正在奉献爱心,积极捐款,援助地震灾区。院党委正积极谋划,对下一步的测绘应急保障工作以及灾后重建进行了部署。

    责任编辑: 高正纯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 微信
  • 微博
  • 客户端
  • 头条号
  • 手机版 电脑版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