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金川刘家寨新石器时代遗址入选十大考古新发现
近日,2012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在北京正式揭晓,包括四川金川刘家寨新石器时代遗址在内的10个项目被评为2012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记者了解到,刘家寨遗址最早于2010年发现,是四川境内一处极为重要的新石器时代遗址,年代上限可能距今约5000年,为研究当地新石器时代晚期考古学文化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有专家推测,“这是一个以制陶业为主的聚落”。
两次发掘清理新石器遗迹350处
刘家寨遗址位于阿坝州金川县二嘎里乡二嘎里村,2011年9月到11月、2012年5月至9月,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联合阿坝州文物管理所、金川县文物管理所对刘家寨遗址先后进行了两次发掘,发掘面积3500平方米,整个发掘区地层可分为五层,二至五层均为新石器时代堆积,堆积深度从20—180厘米不等,至生土时整个遗址发掘区高低起伏。两次发掘共清理新石器时代各类遗迹350处,其中灰坑298座、灰沟1条、房址16座、陶窑址26座、灶7座、墓葬2座。
遗址内发现的窑址多数仅存操作间、火膛底部,但依旧能清晰分辨出,火膛一般会有一层石板垫在底部,然后草拌泥抹筑而成。火膛多为圆形,近平底,四周呈圆弧形往上抹筑。
同时,遗址内清理的2座墓葬,依墓主骨骼特征初步判断为十岁多的儿童,均不见随葬品。遗址内还出土陶、石、骨器等小件标本逾6000件,仍有大量陶器正在拼对修复。
保存完整具有马家窑文化特征
参与刘家寨遗址发掘的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考古人员陈苇认为,前些年,在茂县营盘山遗址发现了常见于黄河流域的灰坑葬,这次在刘家寨遗址居址附近再次发现,为探讨川西北地区新石器时代晚期埋葬习俗提供新的材料。
北京大学教授考古专家赵辉认为,从出土物品构成来看,刘家寨遗址具有马家窑文化(黄河上游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因最早发现于马家窑遗址而得名)的特征,是四川地区少数聚落结构保存完整的遗址,对研究马家窑文化、中原文化和地区古文化脉络具有重要意义。
四川新石器考古标杆丰富程度远超同类遗址
刘家寨遗址是四川基本建设中新发现的一处新石器时代晚期遗址,遗址计3500余平方米,出土大量陶片、动物骨骼、石制品。该遗址人工、自然遗存丰富程度远超川西北地区已发掘的同时期遗址,这对深入研究马家窑文化地方类型和分布区域诸问题提供了重要实物资料。遗址晚期出现壶,且部分尖底瓶底明显可见套接工艺,对研究彼时由瓶向壶演变提供了珍贵实物资料。遗址位于大渡河上游,为横断山区文化交流、传播研究提供了新材料,对构建四川新石器时代考古学文化时空框架起到标杆作用。
川西北地区位于青藏高原东麓,紧邻甘青地区。早在上世纪初,该地区已经发现彩陶并引起关注,后来在该地区的历次调查和发掘中,发现数处出土彩陶的遗址。新世纪以来,四川考古人员在岷江上游、大渡河上游做流域调查发现了更多出土彩陶的遗址,并对汶川姜维城、茂县波西、营盘山、马尔康哈休等遗址进行了试掘工作,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此类遗址的文化面貌。但学界对其文化性质争议较多,对该区域文化交流、生业形态以及聚落结构等问题鲜有涉及,亟待通过更多田野资料解决。专家表示,刘家寨遗址文化内涵与营盘山、姜维城等遗址出土遗存相似,与甘青地区大地湾第四期、师赵村第四期、东乡林家及白龙江上游马家窑文化等遗存面貌相近。年代大体处于仰韶时代晚期。不过,刘家寨遗址遗存丰富程度超出川西北地区以往任何已发掘的同时期遗址,是四川境内一处极为重要的新石器时代遗址,对研究当地新石器时代晚期考古学文化及交流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
责任编辑:
高正纯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