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丰产科技工程构建四川粮食周年均衡增产技术体系
一抓系统设计。“十二五”我省实施了三期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项目,第一期侧重丰产技术攻关,第二期侧重大面积均衡增产,第三期侧重肥水综合利用;水稻布局了4个生态区、玉米布局了3个生态区,实现了三期统筹、三期互补、三期协同。
二抓品种优化。工程筛选转化了川优6203、F优498、宜香2115和成单30、川单418等突破性水稻、玉米品种,促进了粮食品质的提升。全省国标三级以上优质稻达2215.5万亩,占水稻面积的74.9%;二级以上优质稻752.4万亩,占水稻面积的25.5%。
三抓技术配套。工程突破了杂交中稻超高产精简栽培、水稻抗逆减损、杂交稻育插秧机械化、单季稻和玉米大面积均衡增产等关键技术5项,集成了适合不同生态区域和种植制度的高产高效技术模式3套,实现了良种、良法、良壤、良灌、良制、良机“六良”配套。
四抓基地建设。工程建立了8个核心区、17个示范区,辐射50多个县。水稻项目区1370万亩,平均亩产542公斤,增产20.7公斤,累计增量38万吨。玉米项目区210万亩,平均亩产409.7公斤,亩增产38.7公斤,累计增量12万吨。
五抓产业服务。通过“科技特派员+企业(合作社)+种粮大户+农户”的现代粮食生产方式,集成了米老头、川粮米业、汀沙农业、龙蟒福生、吉峰农机等省内优势粮食加工、农药和农机企业,构建了从品种、种植、加工、储运到营销的粮食全产业链,推进了创新与转化无缝对接。
会上,省科技厅副厅长韩忠成对深入实施粮食丰产科技工程提出四点要求:一要突出创新重点、成果转化和企业参与;二要强化统筹协调,实现创新、转化和“三区”建设一体化;三要推动新型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建设,探索科技人员与企业、新型生产经营主体的利益联结机制;四要加强资源整合,强化组织管理。
责任编辑:
高正纯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