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35年来我省粮食生产首次实现“七连增”
今年的粮食生产并非风调雨顺,先后遭受了去冬今春龙泉山脉一带严重冬干春旱、六七月份区域性强降雨引发洪涝灾害、川南市州伏旱等一系列灾害影响。那么,“七连增”是如何实现的?“每亩增产100多斤,关键在于县农业局提供的良种!”宜宾市兴文县大坝苗族乡种粮大户卢建文说。以良种、良法等为代表的科技支撑成为粮食增产的重要因素,据统计,今年全省粮油高产创建县达到110个,实现90个粮食生产重点县全覆盖,辐射带动全省高产创建示范面积超过3000万亩。以泸县的水稻、旌阳的小麦、宣汉的玉米、盐源的马铃薯为代表的一批区域、模式超高产典型陆续涌现,辐射带动全省高产创建万亩示范片粮食平均单产达到399公斤,预计对粮食增产的贡献率达80%以上。
政策利好成为“七连增”的重要支撑。“政策好,我们种粮食也有劲!”简阳市飞龙乡龙王村郑华明今年首次拿到17322元种粮补贴。今年我省首次将种粮大户补贴标准由每亩20元提高到最高100元,据统计,今年的补贴资金达到4090万元,比上年增加一倍多。
我省今年还在不同区域选择了12个县(市、区),启动种粮农民直接补贴政策完善试点工作,按照“‘有种有补无种不补’、‘谁种粮谁受益’”的原则,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据统计,全省共兑现落实中央强农惠农富农“四补贴”资金78.5亿元,及时启动稻谷最低收购价政策。据农情调度,全省大春粮食面积7000.6万亩,比上年增加17.8万亩,增0.25%。
延伸阅读
如何确定“七连增”?
全省粮食种植点多面广,如何确定粮食是否增产?农业厅信息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粮食是否增产取决于两个因素,面积和单产。具体根据农情调度统计作出判断。”
从统计层次看,包括乡镇、区县、市州、省四级,每一级核实面积后逐层上报,汇总到省上。省统计局、农业厅、国家统计局四川调查总队还将进行会商,最终上报到国家统计局。
从重点区域看,全省设置了35个粮食网点县,通过对网点县的取样统计,分析生产形势。今年,全省35个网点县监测的水稻、玉米平均亩产分别达到592.3公斤和431公斤,增幅分别为2.1%和3.1%。
责任编辑:
白婉苹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