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积极探索新型职业农民领跑巴蜀现代农业
政策给力,营造新型职业农民支持氛围
去年启动试点后,四川省及时出台《四川省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试点工作指导意见》,明确了各级政府应配套的相关政策和措施,对全省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试点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力争通过3年试点,形成与全省现代农业产业发展实际紧密结合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制度体系。
“今年在已有4个部级试点县基础上扩大试点,又认定了40个省级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试点县。同时通过各类会议,制定中长期规划,促进了全省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试点工作深入开展。”省农业厅科教处负责人告诉记者。
积极探索建立新型职业农民扶持政策体系,全省各级就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政策支撑迅速达成共识。2013年,省农业厅、财政厅出台了对种粮大户提高直接补贴标准的政策,对经营规模30~100、100~500、500~1000亩以上的种粮大户(专业合作社等),每亩分别补贴40元、60元和100元;省农业厅联合省发改委、财政部门出台了《关于积极推进粮食适度规模经营的指导意见》,对进行粮食规模化生产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在农业产业政策、科技扶持和其它扶持政策上予以优惠;成都市出台了《关于加强农业职业经理人队伍建设试行意见的通知》,对全市农业职业经理人的社会保险补贴,制定了详尽优惠政策,2012年市级承担的补贴资金从农业支农支出中安排,从2013年起纳入市级财政预算;崇州市对领办土地股份合作社的新型职业农民,在配方肥等农资购买方面,享受小春作物每吨600元、大春作物每吨1400元的财政补贴政策。全省试点县在财政支农项目、小额贷款、农业政策性保险服务、农机购机累加补贴、土地流转、税费减免、营销推广等方面均给予了大量扶持优惠政策。从上到下一系列新型职业农民扶持政策的出台,为下一步推进全省试点工作形成了良好的支持氛围。
有的放矢,培训效果立竿见影
今年1月,蒲江县王店村柑橘种植大户杨理林成了当地的“红人”:为各地区果农培训制作的PPT教案得到中央农广校专家调研团一行的高度赞赏,还被当地职业技术学校聘请为成人科技老师,成为带动一方经济发展的领跑者。
51岁的杨理林在2008年以前还是一名种有几亩柑橘的普通果农,由于文化低、没有技术、品种不对路,柑橘效益一直不好。全省范围内开展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给予杨理林很大的帮助,通过市、县组织包括阳光工程在内的各种培训,他不仅掌握了柑橘种植技术,更重要的是学习了有关合作社政策法规、组织管理、产品营销、贷款融资、环保、质量安全等知识,还通过自学取得了成人大专文凭以及高级农民技师证书。
“掌握了一整套柑橘种植管理技术和合作社相关知识后,我调整了柑橘的品种,改种晚熟杂柑,销量大增。”杨理林告诉记者。
现如今,杨理林牵头成立了九仙果品专业合作社。目前已有社员120户,基地面积达到3100亩,带动蒲江、名山、邛崃等3个市县12个乡镇1230余户果农走上致富路。
广汉市连山镇锦花村农民杨萍,流转承包土地150亩,种田纯收入达7万余元,农机作业收入达17万余元,全年合计收入达到了24万余元。2012年,广元市将她列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对象。通过培训,她提高了农业科学知识,明白了种田不但要机械化、规模化,还要科学化、市场化,良种还要良法。同时,综合素质和经营管理能力得到提高。通过进一步扩大种植规模,还大大提高了农业机械化程度和科学种田集成技术的应用水平,降低了人工种植成本,大幅度增加了农业种植收入,杨萍当年实现种植收入40万元,加上农机作业收入20万元,共总收入60万元。
勇于创新,探索建立与培育经营主体相结合的培训机制
崇州市2008年以来,通过以土地股份合作社为核心,构建新型农业科技服务、农业社会化服务、农业品牌服务和农村金融服务等四大服务为支撑的“1 4”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建立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长效机制,开始了推动粮食规模化经营的实践之路。
“资格等级评价与政策扶持力度相挂钩,调动了广大种植能手、农机手等农业生产能人参与农业生产经营的积极性,吸引了一批返乡农民工、经商办企业等农民重新回到农村专业从事农业生产。”崇州市农发局负责人说,掌握了现代农业科学技术和经营管理方法的新型农民,实行科学种田,保障了粮食生产面积不减、产量和质量“双提升”。
目前,崇州全市已培养农业职业经理人1410人,培养职业农民4500余人,推动了新型经营主体就业“四化”:就地化、职业化、产业化、组织化,素质和收入都大幅提高。全市都市型现代农业产业工人达4.2万人,占全市从事农林牧渔业劳动的26%,农业产业工人收入达7.56亿元。
而在广汉,通过建立新型职业农民的选拔机制、培育机制、管理机制、考核机制和信息交流机制,促进农村人力资源结构优化和合理配置,着力构建起服务农业产业化和现代化发展的新型职业农民管理体制。
“一是以农业职业经理人为重点,培育生产经营性职业农民。通过以土地股份合作社为核心,搭建人才培养、人才管理、人才发展、政策扶持四大平台,探索解决了‘谁来种地’和‘怎样种地’等问题。二是在全省粮食主产区以种粮大户、适度规模经营者为重点,培育专业技能型职业农民。通过承租土地等方式,形成连片粮食规模生产的种粮大户、适度规模经营者开展生产、管理和经营全过程培训,造就了一批粮食专业生产经营队伍,提高了粮食生产综合效益,推动了粮食适度规模经营。三是以农业、农机专业合作社为重点,培育农业社会化服务型职业农民。通过创新农业科技服务、农业社会化服务、农业品牌服务等三大服务体系,着力培养一支扎根农村,为农业规模生产提供专业服务的职业农民队伍。”省农业厅科教处负责人说。
同时,四川坚持“政府主导、行业管理、产业导向、需求牵引”的原则,认定了一批省级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基地和实训基地,按照“综合素质、生产经营规模、经济效益、示范带动作用”四个方向,通过推行资格证书、实行动态管理,建立人才库等试点工作,探索形成了一套适合四川农业农村实际的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模式和认定管理制度,逐步建立“政府投入、项目支撑”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投入保障机制。
“目前正在制定《四川省新型职业农民认定管理办法》,对新型职业农民证书颁发对象、分类型分产业种养、生产经营规模标准、示范带头作用等方面做了规定,拟于今年底,在各试点县完成培训、认定工作后,由省里统一颁发《四川省新型职业农民资格证书》。”该负责人表示。
责任编辑:
雷晓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