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7-14

水利助推甘孜跨越发展奔小康

  • 2012年12月11日 00时00分
  • 来源: 水利厅网站
  • 【字体:
  •   圣洁的雪山、广袤的草原、清蜿的河流、神秘的宗教、独特的民族风情,这就是甘孜。她拥有25个兄弟民族,1300年建制史,因五世达赖弟子霍•曲吉昂翁彭措在此创立第一座格鲁巴寺庙而得名,意为洁白美丽之地。四川的甘孜州分别与西藏、青海、云南为邻,面积15.3万平方公里,辖18县90多万人,其中藏民族占77.8%,系康巴主体,俗称康区,州党政机关驻康定。近些年来,甘孜州水务局围绕“跨越发展、长治久安”的主题,不断拓展水利民生效应,为全州推进跨越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拓展了藏民族等兄弟姐妹的幸福空间,为推动全面小康再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正视问题应对矛盾 立足州情推陈出新  

      受特殊地理位置、地质条件、气候、交通等因素影响,甘孜州水利事业面临诸多新情况、新问题。一是投入不够、进度滞后,保障功能偏低。除建成的泸定顺河堰右干渠和在建的乡城玛依河水利工程,得荣柏松•茨巫水利工程、石渠洛须、甘孜打火沟水利工程外,缺少建成并发挥效益的万亩以上的水利项目。二是城乡饮水需求量增大,安全保障率偏低。由于人口增长、年久失修,加之原建项目标准低、灾害频发、气候恶劣,导致供水保障较低。三是生态脆弱,水土流失较为严重。受所处位置的特殊性以及地质地貌的多元性,加之水文气象复杂多变、开发建设不尽合理,全州灾害频繁、气候恶劣、生态脆弱,水土流失面较大。生态成本巨大,加之生态补偿缺失,水保建设任务更加繁重。四是自然灾害频繁,防抗体系脆弱。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依靠国家投入,实施了部分县城与江河险工险段零星防洪堤,但由于项目投入不足,大部工程因建设条件差、难度大、标准低、配套差、管理成本高,经多年运行工程老化严重,大多不能正常发挥效益。

      为改变水利落后现状,近年来,甘孜州抓住历史性政策机遇,狠抓民生水利事业,主动为全州跨越式出力。2011年,甘孜州委州政府以一号文件出台了《关于2011年农业农村工作的意见》,特别将加快水利改革发展作为一项非常重要的民生事业进行了安排部署。强调了水利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的关键地位和作用,坚持把水利作为基础建设的优先领域,把农田水利、饮水安全、牧区发展作为藏区农村建设的重中之重。严格水资源管理和保障,将其作为加快经济社会发展方式的战略举措。“大兴水利建设、大上水利项目、大干水利工程”,抓机遇、突重点,全面振兴水利基础建设和管理。近五年来,从中央到省州,据不完全统计,已完成水利基建投资18亿元。在水利建设过程中,切实加强项目监管,严格进行施工组织设计,明确进度计划、工程质量及安全保证措施。切实作好设计管理,抓好单元、隐蔽工程验收。按照预防为主,重宣传、重管理的原则,高度重视行业安全监管,定期组织力量到水利现场进行安检,加强度汛及河道采砂等重点地段的安全管理。按照时间节点,通过清查登记、审核、对比、查缺补漏、数据处理等流程,初步完成了对象清查及数据审核,保质保量地推进了全国首次州内水利普查。及时受理水利审批事项,提升办结效果。认真开展水行政执法和政务公开,确保水务服务窗口规范、服务优质。

      惠民水利情暖藏区 水事保障不断增强  

      结合牧区可持续发展战略,甘孜州草原灌溉获得重点启动。通过组织实施康定、甘孜、道孚、炉霍、稻城、石渠等地牧区草原节水增效示范灌溉项目,已新增牧区草原节灌面2万亩,到2011年已累计达到7万余亩。通过层层投入藏区牧区饮水解困,组织落实饮水安全项目资金2.3亿多元,新建、改造饮水工程1048处,目前已解决44万余人的饮水不安全状况。另外,通过开展城乡供排水,组织实施理塘、新龙、德格、石渠四县城供水续建,推进稻城、泸定两县城污水处理续建,开展炉霍、九龙两县城供水新建。现目前,四县城供水续建已完成管网20多公里,完成投资7000万元。两县污水处理厂土建工程业已完成,正在开展设备购置。炉霍、九龙的供水新建资金已到位,正在进行招投标。另一方面,全州地方水电渐渐发展壮大,相关小水电代燃料项目已开工3个,总装机1.54万千瓦,总投资1.43亿元,目前已完成投资6160万元。全州农网电力升级改造启动于2005年,次年步入工程建设实施阶段,工程历时4年项目计划总投资4.31亿元,现目前已完成投资9809万元。同时,从中央到省还先后投入水保项目资金851万元,组织治理水土流失面211平方公里,下一步还将推动生态水保项目1100 平方公里,为构建“美丽甘孜”和长江上游的生态屏障添砖加瓦。

      在甘孜早有“稳藏必先安康、安康必先通康”一说,结合少数民族地区的地域差异、农牧民居住特点,当地水务部门因地制宜、合理布局,继续采取“中、小、微”相结合,“蓄、引、提、节” 并举,重点开建了乡城玛依河、得荣白松•茨巫、石渠洛须、甘孜打火沟国家中型水利项目。组织实施了得荣英都坝、古学,乡城青德、木雅同,巴塘夏邛中下堰等一大批生态移民、节水骨干项目,科学整治、积极改造现有水利设施。目前,甘孜州已新建中、小、微型水利灌溉项目430处,新增有效灌面8.9万亩,改善灌面3.11万亩,新增节水灌溉2.6万亩,新建抗旱水源点20余处。全州已拥有水利设施4857处,总供水能力5.96亿立方米,有效灌溉面积达42万亩,保灌面积达22.5万亩;累计发展节水灌溉面积9万亩,全州水资源综合利用能力得到显著提升。以开展平安水利为着力点,目前,甘孜州防洪减灾设施进一步完善,已完成主要江河堤防护岸54.5公里,计划目标64.47公里,占计划的84.5%。完成了18个县级城区险工险段堤防建设,重要江河沿岸县镇保护区基本达到相应防洪标准。持续加强水务系统领导班子党风作风及干部队伍质量建设,按照联系群众挂帮包等活动要求,全州水务系统认真开展对口扶贫,全行业水务干部职工深入联系点,访贫问苦,共同商讨实施脱贫发展攻坚计划,为藏彝羌等群众获得持续稳定收入打下坚实基础。  

      强化水利战略地位 选准道路再谋跨越

      甘孜州立足国情水情新形势,坚持从战略全局高度,明确了水利改革发展战略定位。坚持在破解水问题的具体实践中丰富、完善可持续发展治水思路,在新的起点上,实现更长时间、更高水平、更好质量的全面发展。保障经济增长与改善民生相结合、城镇水利与农村水利相统一、区域水利相互协调统筹,实现人水和谐、珍水为民。大力保障水利在牧区建设、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中的重要支撑作用。通过规划引领、突出重点,适度超前、循序渐进,讲究经济效益与社会、生态效益的高度统一,加快推进一批、提前布设一批民生水利项目,切实建立水利项目库。在重大项目前期工作中,已组织完成对接改善藏区民生环境四大类涉水项目145.44亿元。先后编制完成了甘孜州《水利发展十二五综合规划》、《县级农田水利综合规划》、《全州藏区水利项目》、《再造都江堰水利规划》、《重点水源工程近期规划》、《农村安全饮水十二五规划》、《牧区草原节水灌溉十二五规划》、《牧民定居饮水安全实施方案》。 按照项目申报要求,加快康定、泸定、炉霍、巴塘、白玉县水利前期工作。通过深化全州水务体制改革,明确职能职责。认真贯彻执行国家水行政管理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跟进全州水资源合理开发、高效利用、优化配置,推动节水与环境建设的统筹兼顾,切实减轻水旱灾害;强化水利应急管理,设施建设和运行管理,科学治理水土流失。目前,牧区水利、城乡供水、排水防污、再生水利用、水政执法监察都取得了明显成果。水利科技及对外技术合作交流,水产渔政也获得了良性起步。实现了由过去“九龙管水”向“一龙管水”的科学转变,为城乡涉水事务一体化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同时,在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过程中,甘孜州将加大水利建设投入及运行管理,积极发展水利经济,加快推动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安全水利、生态水利与可持续水利的转变,着力提高水旱灾害综合防御能力、供水保障能力和水资源保护能力,为全州经济建设和社会全面发展提供有力的水利支撑和保障。一是加快水利设施建设步伐,提高水利保障经济社会的发展能力。继续抓好乡城县玛依河、得荣县白松茨巫水利工程、甘孜县打火沟、石渠县洛须综合引水工程等一批骨干水利开建。加快康定甲根坝、炉霍易日河、泸定顺河堰左干渠、巴塘巴楚河、白玉赠科渠等水利立项。抓好牧区草原节水灌溉示范,启动牧区草原生态水利,解决好“牧民定居行动计划”饮水安全,力争全州十八县重点堤防纳入国家级规划和山地灾害防治规划,并组织实施。提高水资源调控能力及对旱洪灾害的抗御能力,加强防汛抗旱指挥系统建设,跟进防洪减灾向洪水控制转变。二是以解决群众反映最强烈的涉水问题入手,大力推动民生工程。通过合理保护、配置水资源,防治水污染,合理水价、建设城乡供水工程,推行节水监管措施,建立“水量保证、水质达标、水价合理、用水方便”的城乡饮用水供给体系。实施水源地保护战略,加强江河湖泊与地下水水质水量监测,确保供水量和水质安全。要在东南部干热河谷实施节水灌溉,保障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在80%以上,城镇主要水源地水质达标率在95%以上。重点解决饮水不安全的高氟水,高砷水,苦咸水,物污染,下大力解决全州饮水不安全。三是加强农村水利,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以保障农民饮水安全、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改善农村生态环境为目标,加强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深化农村水利改革,促进农村水利持续健康发展。要加大农田水利建设、渠系配套改造、节水示范建设力度,大力实施“水渠恢复计划”,完善渠系配套,提高用水效率和粮食生产能力。四是加强水环境治理和水生态建设,建设“生态甘孜”。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继续争取小流域综合治理。加强预防监督管理,建立一批水土保持重点预防保护区,加强对各类资源开发和建设项目的监督管理。到今年底,治理水土流失200平方公里,土壤侵蚀量在2002年国家公布数据基础上减少1.3%,使流入江河的泥沙量得到有效控制,全州水土流失现象明显好转,为建立起长江上游生态保护屏障打好基础。五是加大水利改革攻坚,构建水利科学发展长效机制。以建设“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和管理制度”为目标,严格建设程序、落实“四制”规定,严把项目质量关,加强安全、进度监督检查,完善以公共财政为主渠道的水利投资机制,鼓励社会主体参与水利建设,利用市场机制,多渠道筹集资金,逐步建立起保障牧区农田水利健康发展的长效机制。六是推进依法行政,提高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依法行政、依法治水、依法管水,建立健全权责明确、行为规范、监督有效、保障有力的水行政执法体系。建立健全预防为主、预防与调查处理结合的水事纠纷预防和调处机制,保证水事活动依法、科学、有序进行,促进水事关系和谐。转变服务职能、管理方式和工作作风,提高公信力、执行力。七是加强水资源统一管理、节约和保护,继续推进水利综合执法,实现由人治为主向法治为主转变,不断完善涉水地方规章,推进法制水利。建立完善水行政执法管理体系,严厉打击水事违法。深入开展水法宣传,提高公民法治观念和水患意识,营造有利于水务事业科学发展的法治环境。八是进一步增强建成“美丽中国”小康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新格局。要把可持续发展治水思路与业务工作有机结合,把经济社会发展新需求、水资源条件新变化、各族人民的最大愿望真正反映在治水理念中,大力改善生态文明、精神文明和民族团结,夯实物质文明,推动少数民族地区的科学发展与和谐民生,凝心聚力,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胜利前进。 

      甘孜,东方情歌的故乡、茶马互市的重镇、锅庄文化的发祥地,也是四川最大的藏区。雄伟的雪山、晶莹的湖泊、碧绿的原野,迷人的风情,清纯醉天下。州委书记胡昌升说:我们坚信,在党的十八大精神指引下,跨越发展、长治久安、美丽生态、和谐幸福的新甘孜一定会加力、加速、加快!
    责任编辑: 高正纯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水利助推甘孜跨越发展奔小康

  • 2012年12月11日 00时00分
  • 来源: 水利厅网站
  •   圣洁的雪山、广袤的草原、清蜿的河流、神秘的宗教、独特的民族风情,这就是甘孜。她拥有25个兄弟民族,1300年建制史,因五世达赖弟子霍•曲吉昂翁彭措在此创立第一座格鲁巴寺庙而得名,意为洁白美丽之地。四川的甘孜州分别与西藏、青海、云南为邻,面积15.3万平方公里,辖18县90多万人,其中藏民族占77.8%,系康巴主体,俗称康区,州党政机关驻康定。近些年来,甘孜州水务局围绕“跨越发展、长治久安”的主题,不断拓展水利民生效应,为全州推进跨越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拓展了藏民族等兄弟姐妹的幸福空间,为推动全面小康再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正视问题应对矛盾 立足州情推陈出新  

      受特殊地理位置、地质条件、气候、交通等因素影响,甘孜州水利事业面临诸多新情况、新问题。一是投入不够、进度滞后,保障功能偏低。除建成的泸定顺河堰右干渠和在建的乡城玛依河水利工程,得荣柏松•茨巫水利工程、石渠洛须、甘孜打火沟水利工程外,缺少建成并发挥效益的万亩以上的水利项目。二是城乡饮水需求量增大,安全保障率偏低。由于人口增长、年久失修,加之原建项目标准低、灾害频发、气候恶劣,导致供水保障较低。三是生态脆弱,水土流失较为严重。受所处位置的特殊性以及地质地貌的多元性,加之水文气象复杂多变、开发建设不尽合理,全州灾害频繁、气候恶劣、生态脆弱,水土流失面较大。生态成本巨大,加之生态补偿缺失,水保建设任务更加繁重。四是自然灾害频繁,防抗体系脆弱。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依靠国家投入,实施了部分县城与江河险工险段零星防洪堤,但由于项目投入不足,大部工程因建设条件差、难度大、标准低、配套差、管理成本高,经多年运行工程老化严重,大多不能正常发挥效益。

      为改变水利落后现状,近年来,甘孜州抓住历史性政策机遇,狠抓民生水利事业,主动为全州跨越式出力。2011年,甘孜州委州政府以一号文件出台了《关于2011年农业农村工作的意见》,特别将加快水利改革发展作为一项非常重要的民生事业进行了安排部署。强调了水利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的关键地位和作用,坚持把水利作为基础建设的优先领域,把农田水利、饮水安全、牧区发展作为藏区农村建设的重中之重。严格水资源管理和保障,将其作为加快经济社会发展方式的战略举措。“大兴水利建设、大上水利项目、大干水利工程”,抓机遇、突重点,全面振兴水利基础建设和管理。近五年来,从中央到省州,据不完全统计,已完成水利基建投资18亿元。在水利建设过程中,切实加强项目监管,严格进行施工组织设计,明确进度计划、工程质量及安全保证措施。切实作好设计管理,抓好单元、隐蔽工程验收。按照预防为主,重宣传、重管理的原则,高度重视行业安全监管,定期组织力量到水利现场进行安检,加强度汛及河道采砂等重点地段的安全管理。按照时间节点,通过清查登记、审核、对比、查缺补漏、数据处理等流程,初步完成了对象清查及数据审核,保质保量地推进了全国首次州内水利普查。及时受理水利审批事项,提升办结效果。认真开展水行政执法和政务公开,确保水务服务窗口规范、服务优质。

      惠民水利情暖藏区 水事保障不断增强  

      结合牧区可持续发展战略,甘孜州草原灌溉获得重点启动。通过组织实施康定、甘孜、道孚、炉霍、稻城、石渠等地牧区草原节水增效示范灌溉项目,已新增牧区草原节灌面2万亩,到2011年已累计达到7万余亩。通过层层投入藏区牧区饮水解困,组织落实饮水安全项目资金2.3亿多元,新建、改造饮水工程1048处,目前已解决44万余人的饮水不安全状况。另外,通过开展城乡供排水,组织实施理塘、新龙、德格、石渠四县城供水续建,推进稻城、泸定两县城污水处理续建,开展炉霍、九龙两县城供水新建。现目前,四县城供水续建已完成管网20多公里,完成投资7000万元。两县污水处理厂土建工程业已完成,正在开展设备购置。炉霍、九龙的供水新建资金已到位,正在进行招投标。另一方面,全州地方水电渐渐发展壮大,相关小水电代燃料项目已开工3个,总装机1.54万千瓦,总投资1.43亿元,目前已完成投资6160万元。全州农网电力升级改造启动于2005年,次年步入工程建设实施阶段,工程历时4年项目计划总投资4.31亿元,现目前已完成投资9809万元。同时,从中央到省还先后投入水保项目资金851万元,组织治理水土流失面211平方公里,下一步还将推动生态水保项目1100 平方公里,为构建“美丽甘孜”和长江上游的生态屏障添砖加瓦。

      在甘孜早有“稳藏必先安康、安康必先通康”一说,结合少数民族地区的地域差异、农牧民居住特点,当地水务部门因地制宜、合理布局,继续采取“中、小、微”相结合,“蓄、引、提、节” 并举,重点开建了乡城玛依河、得荣白松•茨巫、石渠洛须、甘孜打火沟国家中型水利项目。组织实施了得荣英都坝、古学,乡城青德、木雅同,巴塘夏邛中下堰等一大批生态移民、节水骨干项目,科学整治、积极改造现有水利设施。目前,甘孜州已新建中、小、微型水利灌溉项目430处,新增有效灌面8.9万亩,改善灌面3.11万亩,新增节水灌溉2.6万亩,新建抗旱水源点20余处。全州已拥有水利设施4857处,总供水能力5.96亿立方米,有效灌溉面积达42万亩,保灌面积达22.5万亩;累计发展节水灌溉面积9万亩,全州水资源综合利用能力得到显著提升。以开展平安水利为着力点,目前,甘孜州防洪减灾设施进一步完善,已完成主要江河堤防护岸54.5公里,计划目标64.47公里,占计划的84.5%。完成了18个县级城区险工险段堤防建设,重要江河沿岸县镇保护区基本达到相应防洪标准。持续加强水务系统领导班子党风作风及干部队伍质量建设,按照联系群众挂帮包等活动要求,全州水务系统认真开展对口扶贫,全行业水务干部职工深入联系点,访贫问苦,共同商讨实施脱贫发展攻坚计划,为藏彝羌等群众获得持续稳定收入打下坚实基础。  

      强化水利战略地位 选准道路再谋跨越

      甘孜州立足国情水情新形势,坚持从战略全局高度,明确了水利改革发展战略定位。坚持在破解水问题的具体实践中丰富、完善可持续发展治水思路,在新的起点上,实现更长时间、更高水平、更好质量的全面发展。保障经济增长与改善民生相结合、城镇水利与农村水利相统一、区域水利相互协调统筹,实现人水和谐、珍水为民。大力保障水利在牧区建设、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中的重要支撑作用。通过规划引领、突出重点,适度超前、循序渐进,讲究经济效益与社会、生态效益的高度统一,加快推进一批、提前布设一批民生水利项目,切实建立水利项目库。在重大项目前期工作中,已组织完成对接改善藏区民生环境四大类涉水项目145.44亿元。先后编制完成了甘孜州《水利发展十二五综合规划》、《县级农田水利综合规划》、《全州藏区水利项目》、《再造都江堰水利规划》、《重点水源工程近期规划》、《农村安全饮水十二五规划》、《牧区草原节水灌溉十二五规划》、《牧民定居饮水安全实施方案》。 按照项目申报要求,加快康定、泸定、炉霍、巴塘、白玉县水利前期工作。通过深化全州水务体制改革,明确职能职责。认真贯彻执行国家水行政管理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跟进全州水资源合理开发、高效利用、优化配置,推动节水与环境建设的统筹兼顾,切实减轻水旱灾害;强化水利应急管理,设施建设和运行管理,科学治理水土流失。目前,牧区水利、城乡供水、排水防污、再生水利用、水政执法监察都取得了明显成果。水利科技及对外技术合作交流,水产渔政也获得了良性起步。实现了由过去“九龙管水”向“一龙管水”的科学转变,为城乡涉水事务一体化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同时,在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过程中,甘孜州将加大水利建设投入及运行管理,积极发展水利经济,加快推动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安全水利、生态水利与可持续水利的转变,着力提高水旱灾害综合防御能力、供水保障能力和水资源保护能力,为全州经济建设和社会全面发展提供有力的水利支撑和保障。一是加快水利设施建设步伐,提高水利保障经济社会的发展能力。继续抓好乡城县玛依河、得荣县白松茨巫水利工程、甘孜县打火沟、石渠县洛须综合引水工程等一批骨干水利开建。加快康定甲根坝、炉霍易日河、泸定顺河堰左干渠、巴塘巴楚河、白玉赠科渠等水利立项。抓好牧区草原节水灌溉示范,启动牧区草原生态水利,解决好“牧民定居行动计划”饮水安全,力争全州十八县重点堤防纳入国家级规划和山地灾害防治规划,并组织实施。提高水资源调控能力及对旱洪灾害的抗御能力,加强防汛抗旱指挥系统建设,跟进防洪减灾向洪水控制转变。二是以解决群众反映最强烈的涉水问题入手,大力推动民生工程。通过合理保护、配置水资源,防治水污染,合理水价、建设城乡供水工程,推行节水监管措施,建立“水量保证、水质达标、水价合理、用水方便”的城乡饮用水供给体系。实施水源地保护战略,加强江河湖泊与地下水水质水量监测,确保供水量和水质安全。要在东南部干热河谷实施节水灌溉,保障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在80%以上,城镇主要水源地水质达标率在95%以上。重点解决饮水不安全的高氟水,高砷水,苦咸水,物污染,下大力解决全州饮水不安全。三是加强农村水利,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以保障农民饮水安全、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改善农村生态环境为目标,加强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深化农村水利改革,促进农村水利持续健康发展。要加大农田水利建设、渠系配套改造、节水示范建设力度,大力实施“水渠恢复计划”,完善渠系配套,提高用水效率和粮食生产能力。四是加强水环境治理和水生态建设,建设“生态甘孜”。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继续争取小流域综合治理。加强预防监督管理,建立一批水土保持重点预防保护区,加强对各类资源开发和建设项目的监督管理。到今年底,治理水土流失200平方公里,土壤侵蚀量在2002年国家公布数据基础上减少1.3%,使流入江河的泥沙量得到有效控制,全州水土流失现象明显好转,为建立起长江上游生态保护屏障打好基础。五是加大水利改革攻坚,构建水利科学发展长效机制。以建设“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和管理制度”为目标,严格建设程序、落实“四制”规定,严把项目质量关,加强安全、进度监督检查,完善以公共财政为主渠道的水利投资机制,鼓励社会主体参与水利建设,利用市场机制,多渠道筹集资金,逐步建立起保障牧区农田水利健康发展的长效机制。六是推进依法行政,提高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依法行政、依法治水、依法管水,建立健全权责明确、行为规范、监督有效、保障有力的水行政执法体系。建立健全预防为主、预防与调查处理结合的水事纠纷预防和调处机制,保证水事活动依法、科学、有序进行,促进水事关系和谐。转变服务职能、管理方式和工作作风,提高公信力、执行力。七是加强水资源统一管理、节约和保护,继续推进水利综合执法,实现由人治为主向法治为主转变,不断完善涉水地方规章,推进法制水利。建立完善水行政执法管理体系,严厉打击水事违法。深入开展水法宣传,提高公民法治观念和水患意识,营造有利于水务事业科学发展的法治环境。八是进一步增强建成“美丽中国”小康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新格局。要把可持续发展治水思路与业务工作有机结合,把经济社会发展新需求、水资源条件新变化、各族人民的最大愿望真正反映在治水理念中,大力改善生态文明、精神文明和民族团结,夯实物质文明,推动少数民族地区的科学发展与和谐民生,凝心聚力,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胜利前进。 

      甘孜,东方情歌的故乡、茶马互市的重镇、锅庄文化的发祥地,也是四川最大的藏区。雄伟的雪山、晶莹的湖泊、碧绿的原野,迷人的风情,清纯醉天下。州委书记胡昌升说:我们坚信,在党的十八大精神指引下,跨越发展、长治久安、美丽生态、和谐幸福的新甘孜一定会加力、加速、加快!
    责任编辑: 高正纯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 微信
  • 微博
  • 客户端
  • 头条号
  • 手机版 电脑版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