映秀至汶川高速公路建成通车
一、项目概况
映汶高速公路是“5.12”汶川特大地震灾后恢复重建的一项重大交通基础设施项目,于2009年5月开工建设。经过三年多的努力,于近日胜利建成通车。映汶高速公路是世界首条特大地震发生后,在高山峡谷的地震高烈度区域和余震及地质、山洪灾害频发的极重灾区,用最快时间建成的高速公路项目。
映汶高速公路是国家规划的西部大通道甘肃兰州至云南磨憨公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四川省会成都市连接阿坝州州府和川藏、川青高速公路的重要路段。项目建成通车,将汶川到成都的行车时间从过去的3小时缩短到1.5小时,对于形成成都至汶川的新的保障能力最强的高速公路生命线,加快我省高速公路向藏区延伸,进一步完善我省高速公路网,促进沿线地震灾区发展振兴和民族地区社会稳定与民族团结,带动阿坝州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同时,也为大地震高烈度地区、地质灾害频发区以及藏区建设高速公路,提供了宝贵经验和技术、人才的储备。
项目全长48.27公里,概算总投资49.91亿元,由四川高速公路建设开发总公司投资建设,四川都汶公路有限责任公司作为项目业主负责建设管理。项目起于都江堰至映秀高速公路龙溪隧道出口,经映秀、银杏、桃关、草坡、绵虒、玉龙,止于汶川县城南凤坪坝,与拟建汶川至马尔康高速公路相接,采用双向四车道,设计速度80公里/小时,路基宽度24.5米,设有映秀南、映秀北、银杏、绵虒、汶川南5座互通式立交。有桥梁39座11.3公里、隧道9座25.5公里,桥隧总长36.8公里,桥隧比高达76.3%。
二、挑战难题
映汶高速公路全线均位于“5.12”特大地震高烈度极重灾区,穿越龙门山断裂带和狭窄的高山河谷地区,沿线各类严重的地质灾害点密集,强余震和山洪灾害频发。在这样一个建设条件极其恶劣的区域里,科学、安全、优质、快速地建设高速公路,其面临的挑战在高速公路建设史上前所未有。
位于大地震高烈度极重灾区。受特大地震影响,项目沿线山体破碎,地质结构复杂且极不稳定,各种灾害频发。在这样一种异常复杂的条件下开工新建高速公路,在国内乃至世界范围内没有成熟经验可以借鉴。
项目全长48.27公里,概算总投资49.91亿元,由四川高速公路建设开发总公司投资建设,四川都汶公路有限责任公司作为项目业主负责建设管理。项目起于都江堰至映秀高速公路龙溪隧道出口,经映秀、银杏、桃关、草坡、绵虒、玉龙,止于汶川县城南凤坪坝,与拟建汶川至马尔康高速公路相接,采用双向四车道,设计速度80公里/小时,路基宽度24.5米,设有映秀南、映秀北、银杏、绵虒、汶川南5座互通式立交。有桥梁39座11.3公里、隧道9座25.5公里,桥隧总长36.8公里,桥隧比高达76.3%。
二、挑战难题
映汶高速公路全线均位于“5.12”特大地震高烈度极重灾区,穿越龙门山断裂带和狭窄的高山河谷地区,沿线各类严重的地质灾害点密集,强余震和山洪灾害频发。在这样一个建设条件极其恶劣的区域里,科学、安全、优质、快速地建设高速公路,其面临的挑战在高速公路建设史上前所未有。
位于大地震高烈度极重灾区。受特大地震影响,项目沿线山体破碎,地质结构复杂且极不稳定,各种灾害频发。在这样一种异常复杂的条件下开工新建高速公路,在国内乃至世界范围内没有成熟经验可以借鉴。
位于高山峡谷地区。项目沿线河谷深切,谷坡陡峻,地形极其狭窄,可供公路建设使用的土地资源极为有限,必须科学选线以绕避各种地质灾害。
位于地质灾害频发区。受“5.12”汶川特大地震影响,项目沿线斜坡岩体风化碎落、崩落强烈,有15条明显泥石流灾害体、15处明显崩塌岩堆、5段有明显影响的洪水段落。
位于余震及山洪灾害密集区。建设期间累计发生有感余震上万次,其中3.0级以上余震161次。在汛期连续三年遭受山洪灾害,特别是2010年“8•14”特大山洪泥石流将已建成的映秀南互通桥梁下部结构及附属工程全部掩埋,2011年“7.03”特大山洪泥石流又导致连山村特大桥岷江河床抬高6至10米。
位于安全管理的高风险区。受沿线地形、地质、气候环境等制约,项目建设条件极其恶劣,工程建设及后期营运安全管理任务极其艰巨。
三、攻坚克难
国道213线都江堰至汶川公路是成都连接汶川的最近也是最重要的生命线,在“5.12”特大地震中遭到极其严重的破坏,其损毁程度在世界公路史上绝无仅有。为了从根本上提高汶川极重灾区交通基础设施抗灾能力,为灾后恢复重建和灾区发展振兴提供坚实的交通运输保障,尽快建设一条标准高、抗灾能力强、安全便捷的灾区“高速公路生命线”,显得尤为重要。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和四川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交通运输部的大力支持下,广大交通建设者奋勇克服余震和地质灾害频发、特大山洪泥石流侵袭和地质结构复杂、生态环境脆弱等一系列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和重大考验,圆满完成工程建设任务,创造了在特大地震后极重灾区用最短时间建成高速公路的历史奇迹。
位于地质灾害频发区。受“5.12”汶川特大地震影响,项目沿线斜坡岩体风化碎落、崩落强烈,有15条明显泥石流灾害体、15处明显崩塌岩堆、5段有明显影响的洪水段落。
位于余震及山洪灾害密集区。建设期间累计发生有感余震上万次,其中3.0级以上余震161次。在汛期连续三年遭受山洪灾害,特别是2010年“8•14”特大山洪泥石流将已建成的映秀南互通桥梁下部结构及附属工程全部掩埋,2011年“7.03”特大山洪泥石流又导致连山村特大桥岷江河床抬高6至10米。
位于安全管理的高风险区。受沿线地形、地质、气候环境等制约,项目建设条件极其恶劣,工程建设及后期营运安全管理任务极其艰巨。
三、攻坚克难
国道213线都江堰至汶川公路是成都连接汶川的最近也是最重要的生命线,在“5.12”特大地震中遭到极其严重的破坏,其损毁程度在世界公路史上绝无仅有。为了从根本上提高汶川极重灾区交通基础设施抗灾能力,为灾后恢复重建和灾区发展振兴提供坚实的交通运输保障,尽快建设一条标准高、抗灾能力强、安全便捷的灾区“高速公路生命线”,显得尤为重要。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和四川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交通运输部的大力支持下,广大交通建设者奋勇克服余震和地质灾害频发、特大山洪泥石流侵袭和地质结构复杂、生态环境脆弱等一系列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和重大考验,圆满完成工程建设任务,创造了在特大地震后极重灾区用最短时间建成高速公路的历史奇迹。
科学设计。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组织省内外专家对沿线地质灾害点进行了全面深入的调查和科学评估。在此基础上,项目采取了以“绕、避、钻”为主、“防”和“治”为辅的总体设计思路。
桥隧比高。为提高映汶高速公路抗自然灾害能力,全线多处路段采用顺河高架、半路半桥和隧道等结构形式通过,并23次往返跨越岷江,有桥梁39座11.3公里、隧道9座25.5公里,桥隧总长达36.8公里,桥隧比高达76.3%。
加强防护。勇于创新,采用多项先进技术科学防灾减灾。桥梁广泛采用减隔震、防落梁的综合抗震技术,各个隧道口采用加长明洞和型钢棚洞、多处边坡采用新式加强型被动网防护。
安全施工。狠抓安全管理,实施“一法三卡”管理制度,实现了安全施工零死亡,创造了灾后山区高速公路建设安全管理的新纪录。
生态环保。坚持修路与治山治水相结合,成功经受四个汛期的严峻考验。合理设置拌和站、实施线外辅助工程、桥梁施工结束后对河道进行清淤、隧道弃渣充分用于筑路材料,后期覆以耕植土,还耕、还林、还草,进行人工修复等,有效保护了沿线生态环境。
合力攻坚。各级党委政府、各有关部门、沿线干部群众和所有参建单位一道,凝心聚力,攻坚克难,加强项目建设要素的环境保障,开展项目周边的地灾防治和洪灾治理,推进映汶高速实现了胜利建成通车。
四、走向豪迈
近年来,按照省委、省政府建设西部综合交通枢纽的战略部署,西部综合交通枢纽建设取得历史性突破,主体骨架正在形成,“大道出川、蜀道不难”的千年梦想正在成为现实。
桥隧比高。为提高映汶高速公路抗自然灾害能力,全线多处路段采用顺河高架、半路半桥和隧道等结构形式通过,并23次往返跨越岷江,有桥梁39座11.3公里、隧道9座25.5公里,桥隧总长达36.8公里,桥隧比高达76.3%。
加强防护。勇于创新,采用多项先进技术科学防灾减灾。桥梁广泛采用减隔震、防落梁的综合抗震技术,各个隧道口采用加长明洞和型钢棚洞、多处边坡采用新式加强型被动网防护。
安全施工。狠抓安全管理,实施“一法三卡”管理制度,实现了安全施工零死亡,创造了灾后山区高速公路建设安全管理的新纪录。
生态环保。坚持修路与治山治水相结合,成功经受四个汛期的严峻考验。合理设置拌和站、实施线外辅助工程、桥梁施工结束后对河道进行清淤、隧道弃渣充分用于筑路材料,后期覆以耕植土,还耕、还林、还草,进行人工修复等,有效保护了沿线生态环境。
合力攻坚。各级党委政府、各有关部门、沿线干部群众和所有参建单位一道,凝心聚力,攻坚克难,加强项目建设要素的环境保障,开展项目周边的地灾防治和洪灾治理,推进映汶高速实现了胜利建成通车。
四、走向豪迈
近年来,按照省委、省政府建设西部综合交通枢纽的战略部署,西部综合交通枢纽建设取得历史性突破,主体骨架正在形成,“大道出川、蜀道不难”的千年梦想正在成为现实。
坚持以打通进出川大通道为重点,高速公路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2008年至2011年累计开工建设高速公路项目42个、总里程3887公里、总投资规模3107亿元,均居全国各省区市第一位。目前,全省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到3870多公里,比2007年底高速公路通车里程翻了一番,平均每天新增高速公路通车里程1.35公里。全省建成和在建高速公路总里程达6537公里,是2007年底的2.5倍,在全国排位由2007年底的第12位跃升到第2位。高速公路网加速形成,成都主枢纽正在形成11条放射线和2条环线,21个市(州)和131个县(市、区)政府所在地有高速公路建成或在建,比2007年底新增2个和62个,其中16个市(州)政府所在地正在形成4个及以上方向高速公路互接。高速公路网连接了内地91%的县(市、区),覆盖了全省91%的人口和94%的地区经济总量,分别比2007年底提高41.4、41.7和29个百分点。
到今年底,在已建成通车广南、达陕、雅西、广巴广南连接线、成绵复线、内遂、成自泸赤成都至自贡段、映汶、纳黔路叙永至川黔界等9个高速公路项目的基础上,还将建成通车广甘路、达万路宜渝路宜宾段等高速公路项目或部分路段。全省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将超过4000公里,高速公路出川大通道达到12条,超额完成比2007年翻一番的原定目标,为明年突破5000公里、实现连续三年每年上一个千公里的台阶奠定了坚实基础。
全省交通运输系统将把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落实到加快建设西部综合交通枢纽的工作中,全力以赴,力争到“十二五”末,全省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超过6350公里,打通18条进出川大通道,基本建成全省高速公路网,实现建成贯通南北、连接东西、通江达海的西部综合交通枢纽的宏伟目标。
到今年底,在已建成通车广南、达陕、雅西、广巴广南连接线、成绵复线、内遂、成自泸赤成都至自贡段、映汶、纳黔路叙永至川黔界等9个高速公路项目的基础上,还将建成通车广甘路、达万路宜渝路宜宾段等高速公路项目或部分路段。全省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将超过4000公里,高速公路出川大通道达到12条,超额完成比2007年翻一番的原定目标,为明年突破5000公里、实现连续三年每年上一个千公里的台阶奠定了坚实基础。
全省交通运输系统将把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落实到加快建设西部综合交通枢纽的工作中,全力以赴,力争到“十二五”末,全省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超过6350公里,打通18条进出川大通道,基本建成全省高速公路网,实现建成贯通南北、连接东西、通江达海的西部综合交通枢纽的宏伟目标。
责任编辑:
刘怡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