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7-14

10日温度陡降8℃ 本周还有雨

  • 2011年07月11日 00时00分
  • 来源: 四川在线
  • 【字体:
  •   新的一周,盆地阵雨频繁活动,而这带来的直接影响是,高温不会有大的活动空间。省专业气象台天气预报显示,本周我省大部地方周平均气温偏低1℃到3℃;周降水量盆地大部地方正常,川西高原偏多1到3成。 

      昨日,厚厚的云层如铜墙铁壁般把蓉城上空围得水泄不通,没有了阳光的支撑,气温也暂时无法抬头,最高温度也只有24℃,比前日整整下降了8℃。

      据省气象台资料,9日晚上到10日上午我省的雨区有所扩大,不仅川西高原四州市普遍降了阵雨或雷雨,盆地西部大部地方以及北部的局部地方也加入了降雨的行列,眉山、雅安等地降了中到大雨。未来几天内,因为冷空气活动比较频繁,全省阵性降水出现次数也较多。省气象台预计,未来3天我省降雨频繁,盆地东部、南部也将逐渐出现降雨天气。受盆地西部降雨天气和云量增多的影响,10日午后盆地气温西部大部地方为22℃到25℃,东部仅有达州、广安以及泸州的个别地方为32℃到34℃,盆地其余地区为25℃到29℃,普遍比9日下降了5℃到9℃。

      周气温:大部地方平均偏低1℃到3℃

      周降水量:川西高原偏多1到3成。

      具体预报

      ■11日白天:盆地各市阴天有阵雨或雷雨,其中盆地南部的部分地方有中雨,局部地方有大雨;川西高原四州市阴间多云,部分地方有中雨,局部地方有大雨到暴雨。

      ■11日晚上到12日白天:盆地各市阴天有阵雨或雷雨,其中盆地东部、南部的局部地方有大雨;川西高原四州市阴间多云,部分地方有中雨,局部地方有大雨到暴雨。

      ■12日晚上到13日白天:盆地各市阴天有阵雨或雷雨;川西高原四州市阴间多云有阵雨或雷雨,局部地方有大雨。

      同步播报

      汶川等地或发地质灾害

      7月10日18时,国土资源部与中国气象局联合发布地质灾害气象预报:

      预计 7月 10日 20时至 7月 11日20时,四川中部等地的部分地区发生地质灾害的可能性较大,其中,汶川、茂县、北川、理县和都江堰局部地区发生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大。请当地居民注意防范强降水引发的地质灾害。

      今日天气  阴有阵雨  20℃-25℃

      明日天气  阴有阵雨  20℃-26℃

      延伸阅读

      地质灾害:地上地下同步监测

      群测群防 睁大眼睛 专业监测 提升精度

      “暴雨”一直在“下”,经历了几个小时的侵蚀和渗透后,滑坡面开始有松动迹象,坡体上的十几个红色浮标发生了位移。“立即开始数据分析,判定滑坡发生的临界区间值。”在场的专家说。

      6月29日,在都江堰市虹口乡红色村塔子坪滑坡体上,进行着一场由中日两国学者共同参与的滑坡发生前期预报试验。而在现场观看试验的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总工程师郑勇表示,今年我省在地质灾害专业监测预警上有所加强,“先试点再推广。”

      现场:地上地下同步监测滑坡征兆

      塔子坪滑坡覆盖层厚,土石混杂,地层不均匀,“打钻到40米以下都没有看到滑动面。”中科院成都山地研究所与日本东京大学选择在此进行试验,安装监测设备,提供滑坡发生的参考评价值,“根据试验出来的临界区间值进行预警,有依据,预警会更加精确。”

      一段4米长的滑坡体上,安装了几种仪器设备,上方是一套降雨设备,正以每小时60毫米的暴雨标准雨量对滑坡体进行“渗透侵蚀”。地表上,一根细铁丝将伸缩仪绑在钢管上,后者实时读取数据,“精度达到千分之一毫米,只要滑坡体有裂缝,它就会将数据实时传输到中央处理器上。”中科院成都山地研究所助理研究员杨宗佶盯着地面的仪器看。

      除了裂缝,滑坡体的表层土位移也在监测范围之内。几个从日本来的测斜仪,通过记录角度变化来测表层土的位移,“精度达到千分之一度。”杨宗佶指着地表上的红色浮标说,“这是土方法。”土洋结合,地表位移更直观。

      地下位移的监测也在同时进行。一段40厘米长的地下测斜管,安装了位移传感器,一节一节像竹竿一样连接起来埋在地下,“用来测地下深部的位移,从倾斜的角度来计算位移量。”埋入地下的还有土压力计和水份计,皆为每25厘米深度埋一个。

      “通过试验得到降水和地下地表位移的几组数据,对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得出这个区域发生滑坡前兆的临界值。”郑勇介绍,取得临界值就可以对具体灾害点可能在什么时间发生灾害进行预警,提前做好防范或转移的准备。

      对比:让监测手段既专业又可行

      “在日本,目前对地质灾害的监测也主要是根据雨量来进行判断,”东京大学地理技术工程实验室副教授内村太郎介绍,此次做滑坡发生前期预报试验是在日本和四川同步进行,目的是通过简单可操作的仪器设备来进行专业监测预报。

      日本中央开发株式会社技术开发室科长王林地震以后多次来四川考察。据他介绍,日本的地质灾害除了地震外,90%以上是地表坍塌,目前日本国内也意识到,在产生滑坡的前端或者泥石流启动的地方来安装设备进行监测的重要性。但一套地灾专业监测视频系统成本过高,动辄要上百万人民币,“造价太高,维护成本也高。”

      而目前国内一些地方运用的视频监测设备同样也是高成本,“还有一个问题是,这些专业监测往往是针对灾害启动和加速阶段,而对灾害启动前征兆的监测还不够精确,”中科院成都山地研究所研究员乔建平说对地灾的专业监测要再提前,“为早期预警赢得时间。”

      王林介绍,日本目前开始大力推行地灾监测的早期预报设备,在纳米技术等高科技的提升下,现在成本也开始降低,“比如地下测斜管中的位移传感器就是纳米技术制造的,成本仅为过去的十分之一。”在精确度上,日本目前所使用的伸缩仪也在提高,“一小时内发生两厘米的裂缝就会立刻发出危险信号。”

      “让监测的手段变得简单,谁都可以做,也不需要花太多钱,从点到面来建设专业监测的网络”,内村认为,这样既节省人力成本,减少人为风险,又能提高监测预报的准确性。

      探索:三大片区率先试点专业监测

      事实上,成都市在去年就已经开始了专业监测的试点,彭州的一个隐患点设置了泥石流监测的专业设备,“但成本过高,不具有推广普及的现实性,我们也在积极探索新方法,”成都市地质环境监测站负责人介绍。

      在近年来我省地质灾害防治的措施中,群测群防是一条总结出来的好经验。“人人睁大眼睛,每个人都是监测员”,在防灾避灾中发挥了巨大作用。但对地质灾害来说,专业监测才能提高预警的精确度。

      “地质灾害区域性的预报还做不到精确。”据乔建平介绍,目前能做到的仅仅是区域性的警示,“不能精确到该区域下的各分区域,不易准确地识别具体的灾害点。”

      我省目前已查明的地灾隐患点有3.4万个,专家认为,在威胁对象少的区域可以主要采用群测群防,而在重点区域、地质条件复杂区域和威胁对象多的区域应该依靠专业力量。“像地震重灾区,山体破碎,结构松散,物源丰富,而且又属于降水充沛区,”郑勇认为两个条件叠加,地灾发生的威胁性大,“加大专业监测的力度非常迫切。”

      今年汛期,我省也开始在绵竹清平、汶川映秀、都江堰龙池三大片区开始进行地质灾害专业监测预警示范区的建设,目前,建设方案已经通过专家评审。“三大片区去年发生泥石流灾害的7条主要沟,要率先安装雨量计、位移计、水位计、远程红外视频监测等专业仪器。”郑勇介绍。

      据了解,在三大片区试点地灾专业监测后,将会再铺向地震灾区的其他县市,适时逐步在全省推广。(四川日报 记者 刘云云)

      

    责任编辑: 陈利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10日温度陡降8℃ 本周还有雨

  • 2011年07月11日 00时00分
  • 来源: 四川在线
  •   新的一周,盆地阵雨频繁活动,而这带来的直接影响是,高温不会有大的活动空间。省专业气象台天气预报显示,本周我省大部地方周平均气温偏低1℃到3℃;周降水量盆地大部地方正常,川西高原偏多1到3成。 

      昨日,厚厚的云层如铜墙铁壁般把蓉城上空围得水泄不通,没有了阳光的支撑,气温也暂时无法抬头,最高温度也只有24℃,比前日整整下降了8℃。

      据省气象台资料,9日晚上到10日上午我省的雨区有所扩大,不仅川西高原四州市普遍降了阵雨或雷雨,盆地西部大部地方以及北部的局部地方也加入了降雨的行列,眉山、雅安等地降了中到大雨。未来几天内,因为冷空气活动比较频繁,全省阵性降水出现次数也较多。省气象台预计,未来3天我省降雨频繁,盆地东部、南部也将逐渐出现降雨天气。受盆地西部降雨天气和云量增多的影响,10日午后盆地气温西部大部地方为22℃到25℃,东部仅有达州、广安以及泸州的个别地方为32℃到34℃,盆地其余地区为25℃到29℃,普遍比9日下降了5℃到9℃。

      周气温:大部地方平均偏低1℃到3℃

      周降水量:川西高原偏多1到3成。

      具体预报

      ■11日白天:盆地各市阴天有阵雨或雷雨,其中盆地南部的部分地方有中雨,局部地方有大雨;川西高原四州市阴间多云,部分地方有中雨,局部地方有大雨到暴雨。

      ■11日晚上到12日白天:盆地各市阴天有阵雨或雷雨,其中盆地东部、南部的局部地方有大雨;川西高原四州市阴间多云,部分地方有中雨,局部地方有大雨到暴雨。

      ■12日晚上到13日白天:盆地各市阴天有阵雨或雷雨;川西高原四州市阴间多云有阵雨或雷雨,局部地方有大雨。

      同步播报

      汶川等地或发地质灾害

      7月10日18时,国土资源部与中国气象局联合发布地质灾害气象预报:

      预计 7月 10日 20时至 7月 11日20时,四川中部等地的部分地区发生地质灾害的可能性较大,其中,汶川、茂县、北川、理县和都江堰局部地区发生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大。请当地居民注意防范强降水引发的地质灾害。

      今日天气  阴有阵雨  20℃-25℃

      明日天气  阴有阵雨  20℃-26℃

      延伸阅读

      地质灾害:地上地下同步监测

      群测群防 睁大眼睛 专业监测 提升精度

      “暴雨”一直在“下”,经历了几个小时的侵蚀和渗透后,滑坡面开始有松动迹象,坡体上的十几个红色浮标发生了位移。“立即开始数据分析,判定滑坡发生的临界区间值。”在场的专家说。

      6月29日,在都江堰市虹口乡红色村塔子坪滑坡体上,进行着一场由中日两国学者共同参与的滑坡发生前期预报试验。而在现场观看试验的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总工程师郑勇表示,今年我省在地质灾害专业监测预警上有所加强,“先试点再推广。”

      现场:地上地下同步监测滑坡征兆

      塔子坪滑坡覆盖层厚,土石混杂,地层不均匀,“打钻到40米以下都没有看到滑动面。”中科院成都山地研究所与日本东京大学选择在此进行试验,安装监测设备,提供滑坡发生的参考评价值,“根据试验出来的临界区间值进行预警,有依据,预警会更加精确。”

      一段4米长的滑坡体上,安装了几种仪器设备,上方是一套降雨设备,正以每小时60毫米的暴雨标准雨量对滑坡体进行“渗透侵蚀”。地表上,一根细铁丝将伸缩仪绑在钢管上,后者实时读取数据,“精度达到千分之一毫米,只要滑坡体有裂缝,它就会将数据实时传输到中央处理器上。”中科院成都山地研究所助理研究员杨宗佶盯着地面的仪器看。

      除了裂缝,滑坡体的表层土位移也在监测范围之内。几个从日本来的测斜仪,通过记录角度变化来测表层土的位移,“精度达到千分之一度。”杨宗佶指着地表上的红色浮标说,“这是土方法。”土洋结合,地表位移更直观。

      地下位移的监测也在同时进行。一段40厘米长的地下测斜管,安装了位移传感器,一节一节像竹竿一样连接起来埋在地下,“用来测地下深部的位移,从倾斜的角度来计算位移量。”埋入地下的还有土压力计和水份计,皆为每25厘米深度埋一个。

      “通过试验得到降水和地下地表位移的几组数据,对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得出这个区域发生滑坡前兆的临界值。”郑勇介绍,取得临界值就可以对具体灾害点可能在什么时间发生灾害进行预警,提前做好防范或转移的准备。

      对比:让监测手段既专业又可行

      “在日本,目前对地质灾害的监测也主要是根据雨量来进行判断,”东京大学地理技术工程实验室副教授内村太郎介绍,此次做滑坡发生前期预报试验是在日本和四川同步进行,目的是通过简单可操作的仪器设备来进行专业监测预报。

      日本中央开发株式会社技术开发室科长王林地震以后多次来四川考察。据他介绍,日本的地质灾害除了地震外,90%以上是地表坍塌,目前日本国内也意识到,在产生滑坡的前端或者泥石流启动的地方来安装设备进行监测的重要性。但一套地灾专业监测视频系统成本过高,动辄要上百万人民币,“造价太高,维护成本也高。”

      而目前国内一些地方运用的视频监测设备同样也是高成本,“还有一个问题是,这些专业监测往往是针对灾害启动和加速阶段,而对灾害启动前征兆的监测还不够精确,”中科院成都山地研究所研究员乔建平说对地灾的专业监测要再提前,“为早期预警赢得时间。”

      王林介绍,日本目前开始大力推行地灾监测的早期预报设备,在纳米技术等高科技的提升下,现在成本也开始降低,“比如地下测斜管中的位移传感器就是纳米技术制造的,成本仅为过去的十分之一。”在精确度上,日本目前所使用的伸缩仪也在提高,“一小时内发生两厘米的裂缝就会立刻发出危险信号。”

      “让监测的手段变得简单,谁都可以做,也不需要花太多钱,从点到面来建设专业监测的网络”,内村认为,这样既节省人力成本,减少人为风险,又能提高监测预报的准确性。

      探索:三大片区率先试点专业监测

      事实上,成都市在去年就已经开始了专业监测的试点,彭州的一个隐患点设置了泥石流监测的专业设备,“但成本过高,不具有推广普及的现实性,我们也在积极探索新方法,”成都市地质环境监测站负责人介绍。

      在近年来我省地质灾害防治的措施中,群测群防是一条总结出来的好经验。“人人睁大眼睛,每个人都是监测员”,在防灾避灾中发挥了巨大作用。但对地质灾害来说,专业监测才能提高预警的精确度。

      “地质灾害区域性的预报还做不到精确。”据乔建平介绍,目前能做到的仅仅是区域性的警示,“不能精确到该区域下的各分区域,不易准确地识别具体的灾害点。”

      我省目前已查明的地灾隐患点有3.4万个,专家认为,在威胁对象少的区域可以主要采用群测群防,而在重点区域、地质条件复杂区域和威胁对象多的区域应该依靠专业力量。“像地震重灾区,山体破碎,结构松散,物源丰富,而且又属于降水充沛区,”郑勇认为两个条件叠加,地灾发生的威胁性大,“加大专业监测的力度非常迫切。”

      今年汛期,我省也开始在绵竹清平、汶川映秀、都江堰龙池三大片区开始进行地质灾害专业监测预警示范区的建设,目前,建设方案已经通过专家评审。“三大片区去年发生泥石流灾害的7条主要沟,要率先安装雨量计、位移计、水位计、远程红外视频监测等专业仪器。”郑勇介绍。

      据了解,在三大片区试点地灾专业监测后,将会再铺向地震灾区的其他县市,适时逐步在全省推广。(四川日报 记者 刘云云)

      

    责任编辑: 陈利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 微信
  • 微博
  • 客户端
  • 头条号
  • 手机版 电脑版
    Baidu
    map